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树上砍下一根直粗枝,用刨子刨光滑,然后两头各打两根竹萧,这就成了一条扁担。简简单单的一条扁担却承载了几代人岁月的艰辛!
家里的一条栗木扁担是爷爷从湖南老家山里带到湖北来的。祖父那一辈身体魁梧,骨骼结实,一担大多能挑上两三百来斤,走南闯北、上街下乡,扁担不离身,扁担是他们通常的交通工具。
轮到父亲这一辈也是同样如此,小时候,父亲经常用箩筐担着我们去街上赶集,用扁担去田里挑谷子,去建长江干堤,去渠道河担土......一年四季扁担跟着父亲风里来雨里去!伴着岁月流逝我们长大,父亲老了,我们接过了父亲肩上的担子。我们出身于七零后的农村人对扁担也是有着自己的回忆的,那时候,刚实行单干不久,除村里公家有两台东方红,白手起家的农夫就只有扁担,田间的路也没修整好,进进出出还得用扁担挑。后来,路修整好了,家里开始有了板车,扁担就没那么累了,接着多数人家有了手扶拖拉机,再后来,全机械化,连水都不用担了,家家自来水,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扁担已经退休了,去年冬天,大侄子准备把家里那条栗木扁担当柴烧火烤,被妈夺过来:“这是你爷爷留下的意念!我还指着它担水浇菜呢?”看着那条炸开了一条缝的——弯弯的扁担,我百感交集,它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我也舍不得它!
如今的孩子他们肩不挑、手不提,扁担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根没用的柴,因为他们出生在这个从小衣食无忧的年代,他们没见过,更没有经历过,扁担对于他们来说是谈不上感情的。城里的孩子几乎没见过扁担的元神,只是读过朱德的扁担、挑山工,在他们的人生中,扁担是历史、是传奇!
用老人们的说法:“麻绳织草鞋,一代传一代,前传后教”,我们有责任把先人的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尊重,更记住做人不能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