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钢产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权宜之计、救急之策
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已势不可挡,但发展困难还有很多,如何怎样发展也有争议。
李新创认为,缺乏规划、“散、小、弱”,是制约钢企非钢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多数钢企的非钢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仍然不明朗,口号式的目标宣传多、抓单一项目的多。有的企业虽然做了非钢产业发展规划,但不能坚持下去,决策犹豫,甚至主业一回暖,非钢发展规划就被搁置。由于缺乏规划,非钢产业间缺少关联性,难以形成合力,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和话语权,只能被动跟风,无法与其他同行竞争。甚至在有的钢企内部,同一业务有多家单位参与,出现内部竞争。“非钢产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权宜之计、救急之策,应当对非钢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制定详尽可行的实施方案。”他说。
有人认为,生存下去,是钢铁企业当前的第一要务,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应当大力发展非钢产业。也有人担心,钢厂全力发展非钢产业,会危机钢铁产业安全。
对此,宝钢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虽然说发展非钢产业可以规避市场风险,令企业盈利“东方不亮,西方亮”。然而,钢铁主业就像钢企的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即主业不强,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会亮。钢铁企业要发展非钢多元产业,首先要将钢铁主业做强做好,尽力扩展市场占用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相关多元化。
李新创认为,多元化发展要解决好纵向与横向的战略协调,钢铁企业应优先考虑纵向战略发展,首先把握好与钢铁主业的相关性、协同性、配套性非钢产业的发展。一般而言,钢铁厂创造的产值与钢铁产业链延伸及配套服务业所创造的产值约为1∶1以上。因此围绕钢铁主业的非钢产业,其在市场、技术上相对熟悉,投资少,见效快。对于与钢铁产业关联性小的产业,也不能简单排斥,有条件的企业应适度介入。据了解,目前美钢联等世界著名钢铁集团,非钢收入已接近或超过钢铁主业。我国钢企的非钢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