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谁愿意退休后做“义工”?(原创)
近日,清华大学养老改革方案设计专家团队教授杨燕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0岁退休65岁才领取养老金的人,中间15年可以去一些养老院做义工,可以去陪陪老人,帮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网友纷纷表示难以认同此言论。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截图是否对杨教授的观点有曲解?园丁及做饭洗衣这些工作是否适合“40、50后”来做?(2013年9月13日《人民网》清华教授回应“退休后去养老院做园丁洗衣服”言论)
确实如此,关于清华大学养老改革方案设计专家团队教授杨燕绥说的,“退休后去养老院做园丁洗衣服”言论,在坊间产生不小的反响,尤其在网上议论纷纷,甚至于直接质疑该专家讲话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之认为这像教授说的话吗?这样的教授应该多到基层走一走,不要闭门造车。
其实,杨燕绥说的,让已经达到50岁的人先退休,退休后不领取养老金,到65岁后再领养老金。在15年间可以做义工,做员工,目前就是壮大家政服务业这个行业。理由是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需要照顾,而50岁退休的这个年龄段的人,其工作经验,生活积累也比较丰富,能给老人提供贴身服务。言下之意,这15年间,政府不要承担支付养老金,而是由自己通过做圆丁、做修理工等赚取收入。这样帮助他们从原来可能在的第一产、第二产转向第三产服务业,居家就近参与养老服务。对于真正缺乏就业能力的困难人群,还可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
弄明白了杨燕绥教授所说的,“退休后去养老院做园丁洗衣服”的意思,才知道,她只是想为政府减轻压力和为养老服务“支招”,而不是人们以为的退休15年后不领取养老金的“误解”。 说实话,在没有明白杨燕绥教授说的退休后做园丁等义工的真正含义,还真以为这是个“馊主意”。怎么能让退休人员不拿养老金?
其实,杨燕绥教授说的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一些在原来单位已工作多年,且年龄已至50岁,从事企业粗壮活,可能体力有所不支,不如提前退休,参加养老服务,何况养老服务这个行业正在扩大发展。让这部分人提前退休,一可以“转业”;二可以充实养老服务行业;三是,可能也是从社会上了解得知,目前从事养老服务业的大多数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资料显示,从先前下岗人员和一批矿山因资源枯竭关闭破产,不少员工享受国家政策提前退养和退休,而这部分人或被企业返聘,或打零工等。在这样的情形下,让现在的50岁人退休,15年间不领养老金,从事园丁、义工等,他们心里能承受?这期间,如果身体不适,发生意外,该如何应对?
因此,杨燕绥教授说的,退休后去养老院做园丁洗衣服,有多少人愿意?按理说,退休后15年间不拿养老金,做义工等,应该给人们一个提示或者是启示,而不是马上就能实施。首先,要广泛征求意见,看看实际情况,适合不适合,有多少人愿意做义工;其次,即便要推行,也要先试点逐步推进,而不是一竿子到底,更不是多数人难以认同。
做“园丁”、义工,多数人不愿意,如何推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