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有记者在采访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时问到:如果说一个人50岁退休的话,65岁才领到养老金,这15年当中是怎样过渡的?杨燕绥: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新华网9月12日)
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对于杨教授关于退休后“男耕女织”,15年不领养老金的建议,笔者不敢苟同,更加无法接受。
首先,退休职工能否做得了义工?老人本来因年老体衰而退休,现在要求继续做义工,退而不休。笔者承认50岁退休时大部分人可能身体健康,能够胜任义工工作。但也不能排除部分人确实身体多病,衰老较快,不说日薄西山,至少精力明显不济,劳动能力下降,不一定做得了义工。如果不给这部分人发养老金,他们如何生活,安度晚年?
其次,做义工能否维持生活所需?义工是什么,就是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和个人技术特长的人和人群。义工即义务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特征。换个说法,义工就是志愿者,其提供的劳动、服务基本上是义务性的、不计报酬的,可以说只有付出没有收入。包括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劳动,付出知识,付出技术,甚至还要付出金钱。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在职时靠工资生活,退休时靠养老金度日。现在杨教授要求退休后做义工维持生活,这可能吗?行得通吗?
第三,退休后能否人人做义工?如果按杨教授的说法,50岁就退休,每年从企业退下来的职工应该不在少数,大家都去做义工,试问社会需要这么多的义工吗?他们都能找到事做吗?本来现在经济就低迷,工作岗位少,年轻人就业尚且困难,何况退休职工?他们能抢过年轻人的饭碗吗?
第四,退休不领养老金是否产生消极影响?退休不领养老金,等于退休即失业,其实还不如失业,失业有救济金,退休了什么都没有了!对于一个退休者,政府不发养老金而要求做义工养活,是否过于残酷和不近人情?退休不领养老金,养老金存在还有何意义?而且,退休不领养老金是否会影响养老金政策的执行,影响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金的积极性?
最后,养老金由退休者补缺公平吗?改革会有阵痛,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大家都能理解,也能接受。但是,国家在养老金上的缺口完全由退休者承担,却有失公平。因为职工在职时就已经由单位按月代为缴纳了养老金,所谓养老金实际上不是国家的,不是单位的,而是职工个人的,是自己的一笔长期储蓄存款。公民取用自己的合法存款,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国家岂能限制?如果要说承担,也不是由一部分人承担,而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承担。
人,只要活着,就要吃饭,就要消费五谷杂粮。在商品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一切生活资料都是商品,都需要用金钱去换取,退休不领养老金,失去了生活来源,退休者拿什么去换生活必需品?还要不要生活?
综上所述,杨教授提出职工50岁退休后做15年义工不领养老金的所谓“男耕女织”式的建议实在不可取,与中国现实国情相差太远,必然遭到绝大部分退休职工的反对。(刘运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