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雷人雷语”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一个头顶着无数光环、拥有着多项学术的清华教授,在弄出自认为非常合理实际却严重违背群众意愿的提法后,除了让人理解为“雷人雷语”外,剩下的也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近日有记者在采访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时问到:如果说一个人50岁退休的话,65岁才领到养老金,这15年当中是怎样过渡的?杨燕绥: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新华网9月12日)
该教授此举不仅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和采访,更是招来了网上、网下的一片谩骂。应该说,不管是延迟退休年龄、还是退休后应该干什么,目前政府都商处在摸索阶段,民众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也充分说明了当前社会对退休改革制度的关注,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试想一下,那个职工不是从一走入工作岗位就持续的为企业、事业奋斗,为社会、国家贡献,风风雨雨数十年,有的奉献了青春、有的舍弃了家庭,更有的为了工作而导致了体力透支和疾病缠身,好不容易盼到了可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的退休年龄,却突然意外的听到了一个让他们再当15年“义工”的声音,换成谁思想也难以平静、心理也难以承受。
其实,对于某教授的言论,大家完全不必理会,更不必为此担忧,因为一项政策的出台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的多,更不会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说了算。
首先,该提法没有公平可言。就拿一名企业的基层员工和一名企业的高管干部来讲,假如他们同样在企业工作30年,同样50岁退休,退休后他们的身体条件、居住环境、家庭负担、个人存款能一样吗?回答肯定是:“不一样。”既然不一样为什么还要用一样的标准,让他们同样去当没有报酬或者极少报酬的“义工”呢?有存款的可以动用存款,没有存款的他们怎么生活?这显然是极不公平和不公道的,明显的反差决定着此项制度严重的不可行。
其次,该提法违背群众意愿。任何一项政策和制度的推行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即便不能全部通过,也至少得大部分通过,这样群众才会去拥护。而某教授的这项提法在各大网站的调查数据中显示:超过 90%以上的人持反对意见,这也充分说明了该项提法不接底气、不得民心,完全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其结局注定不会被采纳。
第三,该提法加剧就业难度。早有人在延迟退休年龄话题上就提出过:“延迟退休势必会给年轻人就业、升迁带来压力。”其说法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一致认可。而如今这个退休后当15年“义工”再领养老金的提法,更会让年轻人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因为没有任何企业和部门会放着不要酬劳的“义工”不用而去专门花钱雇人工作,从而也会彻底堵死年轻人在家政、服务、养老、绿化等行业的就业渠道。
第四,该提法徒增社会负担。人只要活着就要生活,只要生活总躲不开吃饭、穿衣、看病、住宿等问题,每一样、每一件、每一项全和钱有关。而退休不拿养老金又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国家为了保证这个庞大群体的正常生活,有责任也有义务落实低保政策,而这么惊人的低保的资金从那出?还不是纳税人的钱。与其列支国家税收资金徒增社会负担,还不如直接发放员工自己缴纳的养老金,这样既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也可为社会减负。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一项没有群众基础的政策注定不是好政策,即便是强制推行,政府也不会同意、社会也不会认可、人民也不会答应。奉劝哪些所谓的教授、学者和专家们,不要动不动就扛着爱国的大旗、戴着忠孝的帽子在人民身上做文章,人民群众比你们更懂爱国、更懂忠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