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有记者在采访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时问到:如果说一个人50岁退休的话,65岁才领到养老金,这15年当中是怎样过渡的?杨燕绥: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新华网9月12日)
人要生存就得一定的物质基础,即便退休了也要拿属于自己的那份养老金,这是多少年来形成的规律。学雷锋也好,做义工也罢,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也曾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人无论从工作经验,还是工作责任心来说, 40到65岁之间的人群都处于鼎盛阶段。具体来说,这类人家庭比较稳定、事业发展有了定位,对自己的企业也有着深厚感情。在这个为企业效力的阶段,突然让其从岗位上退下来,企业不是瞎折腾吗?对于这个想法,不仅企业不愿意,就连员工自己也不乐意。从目前产业技能短缺来说,现在很多企业绝技绝活都已经失传了,不少企业正在高薪聘请那些已经退了休的员工,重新回到岗位上给年轻员工进行传帮带,如果让这些在岗位上具有工作经历,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员工退下来,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这岂不是给企业造成技能型人才浪费吗?我们常说,老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更是国家发展的财富,对于这样的财富我们怎能随随便便浪费呢?
不可否认,当义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当义工并不一定要停发退休工资,当义工也不一定非得等到退休后才能办到的事情。当义工是一个人的信仰问题,倘若自己有这般思想境界,倘若谁能把做好事时刻挂在心上,那么他时时处处都能够帮助,替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见到需要帮助的人,随处都能见到有人乐于助人的事情。如:当代活雷锋郭明义,他不是在职员工吗?为什么在他眼里,总能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呢?他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可我们有些人明明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可就是视而不见。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问题,我想对于没有思想意识做义工的人,即便采取停发退休金让其做义工那也是白搭,再说勉强地采取停发退休金,让其做义工于情于法都难说得过去,这样的“设想”岂不是逗你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