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说的:“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在写这个政策建议,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这段话在网络上很火,但是赞成者估计是门可罗雀。
对于杨教授的这段话我们有必要深究,杨教授作为“清华养老金”计划的主要撰稿人,她说这段话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自己力主的养老金改革计划背书。但是我们有必要对杨教授的大声的说“不”,因为作为普通的企业职工,我们是按照社会保障机构按时缴纳了养老保险金的,为什么我们到了该享受社会保障的时候却要来一段杨教授口中所说的“空窗期”呢,这是对职工权益赤裸裸的侵犯。15年的义工生活时间可谓漫长,这些身体渐走下坡路的职工能否其乐融融的度过这么一段岁月我们不敢肯定。
‘“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封建社会是一种让人神往的生活状态,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轰隆向前,我们已经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安居乐业的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是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应尽的职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确实有必要,但是完全将改革的目光对准普通的职工是不妥的,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壮大,国家应该有能力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释放改革的红利,国家应该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所需的资金缺口兜底。“男耕女织”只应该停留在杨教授的口头上,它不会成为社会保障部门的可选项,因为它只是听起来很美。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学校 欧阳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