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这二十年
我是1989年进入胶厂的,刚进厂,一切都透着新奇,时间不久,就倒开了班。那时候年轻力壮,压根儿不把很多人视为畏途的倒班放在心上。记得刚倒班时,很少熬夜的我,在家人的叮嘱下,白天睡足了。来到车间时,我异常兴奋,精神十足,师傅们在一旁不时感叹,年轻真好。我的岗位是胶乳分析,穿着白大褂,拿着“瓶瓶罐罐”,到隆隆作响的生产装置旁,采集样品似乎是件很神气的事情。我的第一位师傅姓徐,丹凤眼,白白净净的,说话轻声细语,她很耐心,为让毛躁的我取得上岗合格证费了不少心思。
大约一年左右后,我进了胜利炼油厂化验中心,岗位是减压馏程,当黑乎乎的渣油、粘稠的蜡油都被我轻易“制服”后,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虽说换了新地方,但我的老毛病并没改多少——那就是做事没耐性,三分钟热度。我的“热情”不久换了方向,我不再做减压馏程,而去做“昆虫馏程”——把一个硬甲虫放进减压烧瓶里,一调残压,甲虫不动了,一恢复正常压差,硬甲虫重新蹦蹦跳跳,我乐此不疲。
真正把我这“三分钟热度”性格彻底改变的是我们的俏班长李冬光,李冬光连续获得三届劳动模范称号绝非偶然,她确实在基层班组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态度决定高度,为了改变我的工作态度,她一有空就来盯着我分析样品,从头开始,一点一滴,把我的懒散重塑为勤快,把毛躁改变为沉稳,李冬光有句让我刻在心里的话:“海涛,那些只把工作当作‘工作’的人,对工作是全力应付;只有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人,对工作是全力以赴!工作就像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就对你笑。”
说起李冬光来这个班的原因,开个玩笑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因为当时的四班很“难管”。说来惭愧,这个难于管理,有我很大一部分原因。李冬光在领导眼里就是一个在基层管理上卓有成效,在专业技术上有扎实基础的骨干,所以把她“派”来四班管我这个“刺头”!虽然因为一起进厂的原因,我平时从没有和班长争吵过,但也不理会她的管理,照样我行我素。我工作时也是心情好就认真完成,心情差了就糊弄,甚至做到一半不见人了。
李冬光不愧当了多年的班长,知道大道理跟我讲不通,她也不跟我讲大道理,而是班长室里的工作忙完后就来帮我做好收尾工作——擦擦量筒,写写交接班日记,我脾气固然急,但还知道好赖,别人帮我,我自然不好意思再偷懒,等工余时间,李冬光就来跟我唠唠家长里短,当我听到她小时候也是个“野丫头”,常捉弄她的二哥,二哥在外面上厕所时就躲在远处学狼呜呜地叫,吓得二哥提着腰带往家跑的时候,我也放声大笑。因为我小时也特别喜欢这种捉弄人的事。冰天雪地的伊春,美丽旖旎的风光,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山林都是我不曾经历的,李冬光栩栩如生的叙述,让我听得津津有味。渐渐的,她聊到了我,聊起我的性格,她说:“海涛,你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但你自己忽略了它,并且也排斥了别人。你看,你常说什么聋子不怕响雷打,还说什么死马不怕开水烫,这就是典型的破罐子破摔。我知道你喜欢计算机,曾经呀,有一位女士也去计算机公司应聘。”她给我讲起了惠普公司总裁卡莉·菲奥莉娜的故事。“菲奥莉娜的短处很明显,但她会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你呢,海涛,只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就气馁了。”听完,我非常震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欣赏别人的成功,欣赏别人的进步,同时我们也感到一丝丝失落,因为别人的长处是我不具备的。长久的失落和沮丧也许让我破罐子破摔。
水滴石穿,班长李冬光就这样通过“移形换影”的功力改变了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以后的日子里,我曾遭遇过巨大的亲情变故——我的母亲去世了,因为精神恍惚,我又摔断了腿。化验的领导,班长李冬光和同事们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
一个人心存感恩,生活便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珍惜。感恩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感恩自己多了一次锻炼和提高的机会,那时工作自然不会感到多么辛苦,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快乐。正如李冬光对我说得:“干好一件事需要坚持,要有平和的心态,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技术。这样下去你也可以当一名好师傅。”如今,我也当师傅了,工作上,也取得了大家的认可。这就是我23年的倒班故事,我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我的倒班故事勾勒的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