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93|回复: 1

(旅行2)不懂英语,北京大妈孤身游美国

发表于 2013-10-6 17:12: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尚大妈六十多岁了,她没有手机,不会英语,却独自周游美国
    ■在纽约时,一个黑人女警察把她拦下来,原来是找她帮助一个中国游客
    ■她说,第一遭去美国,感觉跟在家门口差不多
    ■在美国看《星球大战》时,朋友问她看懂了没,她说懂了并把对片子的理解讲了一遍,结果朋友们听完后笑得前仰后合
   ■尚大妈也听摇滚,从她嘴里,经常冒出网络、NBA、耐克等充满活力的词汇

  
    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可能
    前几天,有朋友提议去京郊踏青,和往常一样,我们起初很兴奋,但很快,就想起了未完的工作、家庭的琐事、经济的拮据……最后发现大家空闲的时间全不一致,京郊游于是再无人提起。
    更早些时候,我曾提议和女友去澳洲旅游。其实,当时虽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犯嘀咕:到时没有时间怎么办?钱不够花怎么办?澳洲没熟人怎么办?遇到人高马大的澳洲流氓打不过怎么办?最后,此行自然也不了了之。
    渐渐的,任何约定都成了心病。
    也曾计划去西藏或者随便什么地方,只要足够远就行,可拖来拖去,到了现在,这个计划已经变成了我的梦想,甚至,我开始怀疑它实现的可能性,更甚至,作为一个北京人,很多北京名胜的印象只是残存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有自己觊觎已久的地方,可是工作、家庭或者其他因素却束缚了我们的腿。迈不开步子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只好变成了等,像那个等兔子的人一样等待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到来,或许直到地老天荒,还是等不到。
    对于旅行,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可能?一个普通的北京老大妈尚雪媛给了我答案。
    尚大妈63岁了,4年前只身一人去美国旅游,3个月去了23个州,她没有手机,不懂英语,就是凭着兴趣,在她分散于美国各地的朋友帮助下,顺顺利利地完成了第一次国际旅行。从此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现在,她还在计划着第四次、第五次……
    一般,这样一位老人应该在家开始颐养天年,可是她偏不觉得自己老,她认为应该趁自己还有精力的时候去那些没去过而又特别想去的地方,而且只要想去就一定能去,没什么困难事不能解决。
    像尚大妈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毕竟上了点年纪的人行动多有不便。可是我们还年轻,我们四肢矫健,是否有魄力独自走向陌生的地方,有勇气认真执行一次向往的旅行呢?
    一时的慷慨激昂因为想起了未完的工作戛然而止,我也随即开始畏惧起独自旅行的寂寞来。只有想起尚大0时候,某根神经才会跳跳。如果可能,我决定明天就出去走走,就到步履可至的那些我所向往的地方,旅行。
    接触尚雪媛尚大妈完全是因为道听途说。
    “道听”来的故事里说,尚大妈非常不一般,简直有些神奇——4年前,快60岁的、没有手机的、不会英语的北京老大妈独自一人周游美国,一逛就是3个月,一走就是23个州。
    要知道,这可和去北戴河不太一样,去北戴河只要有两天假期,带几百元人民币,连家里都不用知会一声,坐辆旅游车一会儿就到了。可就算是北戴河,又有多少大爷、大妈一个人说去就去的?更何况越过大洋前往地球那端的陌生国度?
    可是如果你以为尚大妈是有什么背景的文化名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从她本人的装扮还是家里的陈设,都看不出尚大妈有丝毫与众不同之处。她和很多像她一样上了些岁数的大妈一样,身体发福,每天按时吃些常规药,陪伴着身体不太好的老伴在一栋极其平凡的居民楼里规规矩矩地生活着。
     虽然我们把尚大妈定义为“人们的行走”,但她根本就不是一个专业的旅行者。对于行走,尚大妈只是说“我提倡旅游”。
    也许我们根本无须探究人生的意义或者行走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行走,谁说去非洲草原就一定比去集贸市场更快乐?
    地道的老北京,因为跑销售爱上旅行
    尚雪媛是地道的老北京,皇城根下长大的她从小过着一种相对优越和自在的生活。
    尚雪媛小时候学习成绩相当不错,初中毕业的时候,学校曾经想保送她去上师范,可是因为觉得自己耐心不够,怕耽误了将来教的孩子,尚雪媛没同意去。后来老师又推荐她去当时的国际关系学院附中学外语,同样对文科不感兴趣的尚雪媛还是不以为然,故意不参加人家的口语考试。不过人家的录取通知书还是照发不误,尚雪媛甚至在全校被点名要求参加补试,最后淘汰了又淘汰,不太想进这学校的尚雪媛反倒进了。
    在国际关系学院,尚雪媛学的专业是法语,一天要背90个单词,做大量的作文及口语的练习,强度相当了得。高三的时候,患上淋巴结核的尚雪媛实在不能继续高强度的发音练习,办了退学的她只能拿到一个肄业文凭。时逢电加工机床厂的前身医疗器械厂请她去给他们教文化课,尚雪媛也想利用教书备课的时间复习功课考大学,于是就去了这家工厂。就在她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淋巴结核再次发作,她再次失去了领准考证的机会。在工厂领导的劝说下,尚雪媛决定留在工厂,想学东西的她没有服从厂里安排去办公室,而是选择做了电工。可就在尚雪媛马上就能拿下当时叫做“高压”本的高级电工证的时候,0又开始了……
    “只要我想认真学点东西的时候,准保得出点问题,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对于命运和自己开的玩笑,尚雪媛一笑置之。
    尚雪媛不喜欢窝在家里,从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上世纪60年代末,她所在的工厂生产了一种新产品,厂里的老采购被这些新型电阻、电路搞得晕头转向,从小理科优秀又学过电工的尚雪媛这时候接起了采购的工作,逐渐跑起了销售,一口气从计划经济时代跑到了市场经济时代。
    在那个时代,工人是最令人向往的职业,和现在的外企白领有一拼。尚雪媛不仅是工人,而且不是单调的操作工人,跑销售的待遇自不必说,生活也丰富起来,绝对羡煞旁人。
    虽然一年有一百多天都出差在外,却正好符合了尚雪媛闲不住的脾气,或者说从那时候开始,尚雪媛真正喜欢上也适应了旅行。
    独身去美国,感觉跟家门口也差不多
    尚大妈第一次去美国是2002年4月,起因绝对不是对人生有什么深刻领悟,只是有朋友在美国三番五次发出邀请,在家闲不住的尚大妈一拍大腿就决定动身了。在尚大0概念里,行走恐怕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甚至没有意义,她和千万个前往九寨沟或者三亚的旅游者心情一样,家里没什么好操心的,老伴那时候身体不错,自己更没问题,大把的退休时间,去哪儿不行,美国有什么了不起?
    尚大妈没做什么过多的准备,她不在意自己不懂英语,不在意美国人不懂中文,跑了一辈子销售工作的她有的是精力和魄力。虽然没出过国,但是年轻时在国内出惯了差,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见得多了,尚大妈心想不就是一趟飞机坐的时间长点的事嘛!
    签证很顺利地办了下来,尚大妈心里更有谱了,马上订了东航去洛杉矶的机票。美国的朋友很不解,说:我在旧金山,你直接订到旧金山的票多好啊。原来尚大妈算好了价钱,要是先到洛杉矶再转机飞旧金山的话能省两千多块呢,干吗浪费那钱!于是第一次出国的尚大妈就“自作主张”选择了难度较大的折线距离。
    这一去,本打算就在美国待一个月的尚大妈整整待了3个月。从一个朋友那儿到另一个朋友,尚大妈自己规划着旅行路线,游历了美国23个州,第一次出国就转了整整半个美国。对英语全不在行的尚大妈愣没觉得在那边有什么不便之处,更别说碰上什么困难。她说困难是解决的,决不是夸大的。
    因为9·11的影响,美国机场安检极其严格,连脚心都要仔细察看。尚大妈没慌没乱,她说咱语言不懂,但是跟着前面的人学着做还不会?到了一个城市,尚大妈先买张地图,然后给家里报个平安,兜里揣好所住酒店的卡片和朋友的电话再上街。一般她都要先去当地的图书馆找中文书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大致对这里有所了解以后才会动身。远点的地方找朋友开车或者报个小旅行团,近的话干脆就自己坐公共汽车去。
    在纽约的时候,尚大妈独自在街上走,一个黑人女警察把她拦了下来,叽里咕噜说了一堆英语,尚大妈心想:我又没犯法你拦我干吗,一点没发憷,后来听半天懂了一个“help”,原来那边有个走失了的中国游客,警察挺会挑,看出尚大妈是热心肠来了。尚大妈倒是有心帮忙,不过一问那位同胞既不知道朋友电话,也没带酒店卡片,还不认识路,尚大妈急了:“那怎么帮你啊,你就在原地等着,千万别瞎走,等着你的朋友,他们一定会来这儿找你,这是唯一的法子!”谁看得出尚大妈也是生平第一遭来美国?就跟在家门口的感觉差不多。
    入境表险些出麻烦,大妈说大不了不游美国
    别人闹笑话,尚大妈也闹笑话。
    刚下飞机从洛杉矶入境美国的时候,尚大妈在入境盖章处就遇到了小麻烦。
    原来进入美国的旅客都需要填一张表,其中有一项是目的地的地址,可是尚大妈到那时候才想起来忘带旧金山那位朋友的地址了,身上只有另一位在华盛顿的朋友的地址。后来的事实证明随便填上一个地址把空白占满就得,可尚大妈偏多了个心眼,她想这要到华盛顿跑洛杉矶干吗,绕的圈也忒大了,别因为这个让人抓住什么把柄。
    于是她没填目的地一栏就把表递了上去,谁知道入境处的老美扫了一眼又把表给扔出来,而且明显看尚大0眼神不太对劲了。还好,旁边有个为华人旅客服务的翻译,他过来了解了情况,让尚大妈填了华盛顿的地址,换了一个出境口这才把章盖了。
    说起这件事,尚大妈可不甘示弱:“我早想好了,爱盖不盖,不让我入境我就回来呗,这有什么啊!”
    还有一次是到了华盛顿,朋友问尚大妈想不想去看电影,尚大妈说看就看好电影。后来欣赏完了大片《星球大战》,朋友问尚大妈看懂了吗,尚大妈说懂啦,然后就把她理解的这片子怎么怎么一回事给大家讲了一遍,朋友听完了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尚大妈也笑了,看不看得懂其实不重要,大家热闹就好。
    尚大妈也有让朋友“难做”的时候。那是从旧金山去华盛顿的头两天,当时尚大妈从网上订了当月18日周二的机票,她却给记成了周三,当地的朋友怎么也挽留不住。到了周二,有个朋友一大早就开着车跑到酒店找她,尚大妈还奇怪呢,他怎么忽然非要带着自己去买东西呢?
    在城里东瞧瞧西逛逛转悠了一天,晚上尚大妈一看自己的机票才发现,原来是今天的飞机啊!那位朋友大概是想来送她,可是见尚大妈没有要走的意思人家当然也不好意思明说,以免有逐客之嫌,这一来可把飞机给耽误了。朋友后来揽责任要替尚大妈交退票费,尚大妈哪能同意啊,这分明是自己糊涂才让别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美国大峡谷漂亮,但美国人实在太浪费了
    尚大妈不会开车,用她的话说是自己不敢开,但谁的车都敢坐。尚大妈说以前自己对车也懂点,在美国有次坐着朋友的车出门,看到有辆漂亮的车从旁边驶过,尚大妈十分喜欢,心血来潮地捅捅朋友让他赶紧追上那辆车再让她瞧瞧,朋友呆了半天来了一句:“那是法拉利,我追得上吗我!”
    从此,尚大妈知道法拉利长什么样了。
    尚大妈看到美国的大峡谷,觉得很漂亮,但是人家问起她,她就说中国好看的地方更多,什么山什么瀑布,比这还棒。其实她心里的另一番话就没法和美国人说了:中国虽然漂亮的地方很多,但是开发差,环保意识没法和你们比啊!作为一名北京人,尚大妈可时刻没忘自己是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主人翁,在美国就经常琢磨怎么人家那景点就能保护得那么好,我们就不行呢?
    还有一次让尚大妈特有感触的事情是在美国坐公车,一名残疾人乘坐轮椅等在站牌前,公车司机到站后放下轮椅专用的连接板,亲自下车把那位乘客推上公共汽车,带到残疾人专座。在残疾乘客下车时司机再次起身把他送下车,这才继续行驶。全车乘客似乎都司空见惯似的,惟独尚大妈觉得很新鲜,她说北京也有那高档的公共汽车,可上哪儿找那种高档服务态度的公交司机呢?
    尚大妈同时也对美国人的一些品行、态度表示了“遗憾”。最让她不能接受的就是浪费。尚大妈也明白人家物质水平高度发达,勤俭节约倒不必当成个口号似地成天挂在嘴边,但是看着美国小孩吃两口就扔的冰淇淋,还是隐隐有点心疼。她听说有对中国老夫妇跟着女儿女婿来到美国定居,有天开PARTY定做了一个大蛋糕,基本上就是个摆设,第二天美国女婿就把蛋糕连盒扔了,老两口忍不住悄悄又从垃圾桶把蛋糕捡了回来,后来女婿发现了,非常气愤,根本不能理解中国老人的思维。尚大妈说美国的朋友牛奶一买就买一大桶,两天就过期,老人成天玩命喝也喝不完,只能眼瞅着好好的东西就给倒了。
    在美国的3个月,尚大妈每天都做笔记,里面清晰简明地记录着去过的各个地方,从西点军校到国会山,从白宫到旧金山大桥。
    后来尚大妈又去了几趟美国,但是都没有第一次那样痛快。尚大妈表示她不想再去去过的地方,现在喜欢音乐的她最想去台湾看邓丽君墓,去奥地利维也纳听音乐会,还想去澳大利亚看音乐厅。
    她说下回要拉着老伴一块去转转,实在不行就还自己去。
  ■印象
    大妈也听摇滚
    1、在去尚大妈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暗暗猜测,那一定是一个很大的小区,设施齐备,尚大妈住在其中一栋十几层的公寓楼上,楼下有绿地,很多小狗在上面玩耍。
    可是越走越不对味,别说看不到小区的影子,最后连楼房都快逃出视线。穿过一个混乱不堪的集市,我心里开始打鼓,这样的生活环境似乎和我听到的故事里的那个潇洒浪漫的人物不太相符。
    在紧邻集市边的一片陈旧的居民区中,我找到了尚大0家。尚大0声音和我想象中的很一致,敞亮极了,门一开,我就看到一个胖胖的阿姨笑眯眯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我进去。
    2、尚大妈看上去很年轻,至少不像六十多岁的人,她三下五除二地倒好茶,搬好凳子,就直奔采访的正题去了,那份干练、直爽劲儿反而让我有些局促。
    听尚大妈讲故事和听那些搞艺术的这个家那个家讲故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在和后者的交流中我实际上是插不上什么话的,或者说人家干脆就不怎么理会我。
    可尚大妈就使劲理会我。
    讲故事特认真的尚大妈有时思维会特别发散,还得我小小打断一下把话题拽回到正轨上来。
     3、虽然尚大妈独身游美国,可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老百姓。因为她觉得,无论如何家人还是第一位的。
    她的父母都健在,不过上了岁数的人更令人挂心;她老伴的身体状况也不像早几年那样健朗,已经不太愿意让尚大妈长时间不在身边;她还有两个儿子。
    这些都成了尚大0牵挂,所以尚大妈虽然经常说自己就不愿意老呆在家里,就喜欢去外面,但是事实上她还是停住了匆忙行走了大半生的脚步,停在家中,尽一个女儿、妻子、母亲应尽的责任。
    4、在惯常的印象中,年过60岁的人应该不会对网络、NBA、耐克(一定得发KI的音)这种东西有什么了解,可尚大妈在讲故事的时候却经常提到这些充满活力的词汇。她说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和年轻人聊天的缘故,渐渐地,年轻人的那一套她也接受了不少。
    比如网上购物,她虽然不太会具体操作,但是看别人这么做觉得挺好玩,于是就让朋友帮着她从网上订机票、买东西。尚大妈甚至还试着听些摇滚乐,不过觉得还是不太喜欢。
    但歌剧尚大妈是喜欢的。
    5、尚大妈根本就不是一个专业的旅行者,行走对于尚大妈来说更不是生活状态,她只会用“我提倡旅游”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来完成一个普通人对“行走”意义的勾勒。
    但正是尚大0这种朴实,让她更接近快乐的本质。旅行对于她来说就是获得快乐的一种捷径,没有其他更多的深层次的意义。
    其实,我们根本无须探究人生的意义,无须探究行走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行走,谁说去非洲草原就一定比去集贸市场更快乐?
 
 来源旅游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6 17:40:47 | 查看全部
尚大妈太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