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燃烧的“红焰”
----记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机厂铆工班
立足岗位、务实创新、一流班组是唐口煤业公司机厂铆工班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要求。该班组现在有职工17人,多年来,铆工组以公司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为契机,树立良好队伍形象,赢得了公司及厂领导的多次好评。
安全力
“班长,今天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手指口述’就不背了吧。”青工王强喜悦的说。“那你和安全商量一下吧。”班长马远严肃的批评。这一剂“清醒剂”,顿时让小王面红耳赤,自觉地背起了“手指口述”。
铆工班的工作环境有时要在露天作业,要克服因天气变化、雨雪侵蚀的影响,要时刻注意脚下的安全,稍一不留神,人身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班长就把作业前安全预防工作作为开工会的重点。首先要求班组成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佩带好上岗操作证;其次,检查电焊把绝缘外套是否老化破碎脱落、焊把连接处有无热松动造成虚接、气焊把的紧固程度、气焊嘴有无堵塞;最后,排查当日组员的思想动态。“班长,昨晚上没有休息好,头有点晕。”青工刘旭如实地说。”那你在一边先顿顿神,然后干点琐事吧。”
机厂成立来,班长马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一班都要在确保每名组员安全无隐患的情况下,才允许大家进入现场正常作业。至今,铆工班无一人违反劳动纪律,无一例事故发生。
创新力
唐口煤业公司夏季井下温度比较高,自2007年用上井下降温系统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工作面的作业环境。空冷器作为降温系统的主要设备每年都需要进行维护和维修,如果由厂家维修,平均每台需要维修费21.6万元。为降低成本、节约维修费用,该公司决定由本单位机厂铆工班对其进行维修。由于空冷器的维修铆工组是头一次,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空冷器内部螺旋铜管路水垢的疏通;薄壁细铜管弯成圆弧,容易变扁平,会阻塞水路的运行;铜铁管焊接时,由于熔点不一,出现裂缝等等。最后,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技术攻关,这些问题都一一迎刃而解。
他们采用银焊制作焊点,空冷器前后两端共有240个接点,焊接时的火焰要调的极度适宜,火焰稍大一点,焊点就会融化掉。铆工班成员们撇勾延点,双手不停地旋出火焰,仔细的焊着每一个接点,彻底解决了铜铁难熔合、容易出现裂缝的难题,使维修费用降到了最低。仅用了3天时间,就把外修费用昂贵、维修周期短的空冷器经一次打压试车成功并投入井下使用。仅半年时间,该班累计修复了空冷器6台,平均每台维修费用不超过1万元,经有关部门验收,都符合空冷器正常使用的各项指标。总计节约材料维修费100多万元。
2010年1月5日,铆工班职工陈猛及时向班长反映:“耙装机联接板处的紧固螺栓断了,不好往外退。”“这个铁疙瘩非除去不可,不然晚上光琢磨这事根本没法睡觉。”班长马远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招呼着几名技术骨干,聚拢在P90B耙装机前。大家一致分析,联接处的16mm紧固螺栓易断,说明该螺栓承受力大,带内丝孔恰好是这个压力的支点。怪不得内丝孔还有半截螺栓。拔出其孔内的半截螺栓需要在螺栓的断电焊上牵杆,一般点燃气焊,吐出火焰,在孔边四周加热,同时,用管钳丝丝拧出,至少要2个人。“把内丝孔扩钻成大一点通孔”,“再换上相配套的螺栓紧固”,“消除支点的存在”••••••大家纷纷讨论着。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把16mm内丝孔扩钻成22mm的通孔,换上20mm螺栓。运往井下使用后,该螺栓再没被折断过,使设备更坚固耐用,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
2011年元月份,该公司开拓二队需急用加固巷道的宣台,如用新材料下料制作将浪费多余边角料。这时副班长李吉斌想到正巧有一批上井的废旧槽钢没有使用,经过整形后,就可以用作原料,便向他们推荐使用废旧槽钢制作,还可以为他们节约40%的材料费。开拓二队领导当即同意,并高兴的说:“你们这里真是个‘百宝箱’啊,太好了,这样一来又可以给我们节约材料费了。”
2011年4月份该公司井下2304皮带顺槽原设计配重不够,长时间使用,使得皮带严重跑偏,掌握不了平衡,铆工组用平时剩下的下角料,设计了皮带平衡装置,使皮带拉紧平衡,既节约了资金又保障了煤炭运输,充分响应了节能降耗、提产增效的方针。2010年该公司铆工组从废旧材料库中挑选回收大量可再利用材料共计200多吨,这些废旧材料大多经过整形、改造,再次用于井下生产。据粗略统计,2010年仅此一项共为唐口矿节约材料费80余万元。
凝聚力
“老王,你来推动压杆,我和小田去抬放排型钢。”青工小李向老张催促道。锚杆、排型钢调制工作是铆工班最累的活。大家就针对工作实际,合理搭配组员,实行轮岗作业。工作虽然累,但每名组员从没放弃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每日的工作。
排型钢调制由每班20根调高到每班30根,达到了月月超额。一次,铆工小刘对厂里的要求不理解,发了一些牢骚。班长马远与副班长李吉斌共同给他做工作,与他坦诚“零距离”交换自己的看法。渐渐地,小刘理解了厂里的规章和制度,每次厂里召开的会议,他都认真学习,详细记录,并积极落实到工作中去。
多年来,不少青工进入铆工组,他们采取签订师徒合同、“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为青工讲解工艺、传授操作技术和注意安全事项,并进行演示安全操作要领,提高青工的操作水平,迅速将每一股新鲜血液凝聚到铆工团队当中,被大家成为充满活力的“红焰”。(张继涛)
班长马远(后排右二)为老班长魏传亮(前排右二)退休分别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