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面王李煜与落寞皇族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
流。”当那文读到这段词时,突然落下泪来。作为旧时代王爷府娇生惯养的
格格那文,曾经保护她的封建皇权一夜之间崩溃,高高在上的她瞬间沦为平
头百姓,甚至沦落进入了闯关东的人流之中。金银细软以及马车被过去的家奴卷走,她不折不扣成为赤贫的普通人。而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只能嫁入朱
家这样的平民百姓家。但是她毕竟与众不同,受过高级教育,喜欢诗词,而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正是李煜被宋主抓为俘虏后,感叹自己曾经的
皇宫繁华仍在,主人却不再是自己了。诗词写的仿佛正是自己的遭遇,才触动了那文的心灵。上面描述的是电视剧《闯关东》里的一段镜头,南唐后主
李煜和电视剧《闯关东》里的那文虽一是历史人物,一是艺术形象,但艺术
源于生活。同是没落的皇族,类似的生活境况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古已有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似乎只有在那个石
破天惊的时代,才能产生这样的词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异族侵略和
欺凌,本是一件很不幸的事;然而被侵略民族的反抗中、怒吼中,往往最能
产生极其伟大的作品。在危亡之秋、不幸之时,这诗人、歌者,往往能产生最为闪光的灵感,勃发最为炽热的激情,冲向自己成就的顶峰,留下最有生
命力、最为不朽的作品。正如南唐后主李煜,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
面”的软禁生涯中,以《虞美人》一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词坛的“南面王”。
《虞美人》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
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
李煜的绝命词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
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虞美人》
此词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李煜,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帝”或许是对他为中国文学史所做的贡献
的最大肯定,有趣的是李煜虽是南唐国主,在位时却从未被称过皇帝,没想
到身后还有了如此尊称,实在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他的词并不仅仅如有些
评论家评论的“仅有富贵之气”,李煜降宋之际曾作《破阵子》一词,里面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意象磅礴大气,让人深切感受到江南国主
的气魄。“四十年来家国”道出南唐经过李升、李璟、李煜祖孙三代的统治
已有四十年了,“三千里山河”写出国土之辽阔、山河之壮美,江南之地的
富饶奢华。“四十年”之“时”,“三千里”之“空”,对仗工整,一实一虚,时空呼应,运用得非常大气而巧妙。与这个名句有异曲同工还是岳飞
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意思是三十多年功名犹如尘土,报
国壮志未能实现。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将数字列在诗里,总会给人以大气的感觉。诗仙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词”“扶摇直上九万里”皆如此。
李煜是亡国国主,亲眼见所有的浮华在战火中成为灰烬,所以他的词中
常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
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没落皇族文化情结--留恋与怀念,在他的词中,南唐
曾有的繁华栩栩如生,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多少对故国的自豪,然而话题一转,又抒发了多少自责
与悔恨,凭栏远望、梦里盼重归。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
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
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但在国主的位子
上,他没有周世宗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
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这一点到和在清朝第二位皇帝顺治相同,顺治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娶了19个妻妾,
差不多是每年一个,但是最讨他欢心的,只有董鄂妃一人。在顺治眼里,董
鄂妃就是他的心。虽然两人不曾有过任何誓言,但是,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
的确能感天地、泣鬼神。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皇贵妃董鄂氏因病去世,顺治痛不欲生。董鄂妃死后,顺治的心也随之而去,有史记载“顺治帝经此惨事,亦看破世情,遂于次年正月,脱离尘世,只留重诏一张,传出宫中。”此外,还有《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均有关于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 顺治帝的离家出走,令清宫上下惊慌失措。他们为了不引起世人的非议,只得向外宣布:顺治皇帝驾崩。但是,这种谎言也瞒不了多久。很快,堂堂的大清皇帝为了董鄂妃而削发为僧的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了。现将顺治皇帝出家诗写下来片段:“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皇家。”能够投生为举世尊崇、万人敬仰的皇子,是多少世人朝思暮想、艳羡渴慕的地位啊!但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身着黄袍的帝皇之躯又怎能与身披紫色袈裟、尊贵神圣的出家之身相提并论呢?对于自己如今漂泊沦落到这步田地的境况,顺治的追悔、伤感与厌倦,也在此偈中难以抑制地溢之于言表之间。唉,红尘中即使贵为皇帝也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呀。
到了今天,李煜的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词成就了李煜词中之帝
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
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
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
岁。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但人生谁能够永远不死呢?在生命的最后时期,
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李煜有着赤子般的心,却又身处权利漩涡的最中央。成王败寇,李煜败了,对于一个被历史淘汰的人,他却没有被历史所掩埋。他真的败了吗?那首虞美人告诉后人他没有败!千多年来,他用他的词,一直,活着。被人千古传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