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多种措施使再生铜迈向循环轨道
     随着我国再生铜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原料需求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再生铜产能迅速扩张,而原料供应却十分紧张,冶炼厂对于原料的需求将越来越依赖于废铜,那么再生铜的生产和销售路在何方呢?
      眼下,废铜原料的供给严重缺乏弹性,无法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我国的废铜主要依赖于外国进口,但由于供给渠道不扩展,销售上还没有形成规模,直接导致再生铜价格一涨再涨。废铜价格由今年初的每吨2.2万元一路攀升,4月份涨得最凶,真可谓如同炒股票一样让人心惊胆战,这一现象是我国再生铜发展的致命瓶颈。
     纵观再生铜这一烫手的山芋,令笔者深感困惑的是,小型企业、小作坊却凭借着成本低廉,仍能保持着原有生产现状,这部分产能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在环境污染、成本低廉等方面,比起规模化、规范化、节能环保的企业更有市场竞争力,但是,这些小型企业或个体户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耗高,所收集的废铜种类混杂,质量不稳定,难以制造高质量的产品,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再生铜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大量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面临淘汰或报废,国内原材料将快速增加,再生铜利用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使再生铜行业价格一涨再涨,需要引起政府的极大重视,以笔者看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再生铜行业的生产。
      一是要加大再生铜的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由于再生铜是极具诱人的行业,其前景广阔,价格诱人的再生铜行业极具挑战性,这就需要在工艺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去寻求突破,推动再生铜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小型企业、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使再生铜成为新型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家立法”层面的再生铜产业循序发展。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再生铜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相应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完善,还存在着不少的管理漏洞,法规的制定还缺少系列性、整体性和连贯性,没有互相配套的体系作为支撑,这就需要从制度和规模入手,不断加大回收力度,坚决打破小作坊式的生产,适时调整和制定促进再生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可行性。
     第二要坚决打破“撒胡椒面”的不良现状。在再生铜的生产上,国家应统一制定再生铜的管理规范,坚决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以及政策扶持“杯水车薪”和“撒胡椒面”的现状。唯有这样,才能根据再生铜的发展需求,扩大再生铜的回收力度,进一步发挥工艺、设备、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扩大冶炼加工设备对废铜原料的适应性,以引领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再生铜的技术升级服务。
     第三需高度重视再生铜的升值空间。我国是铜消费的第一大国,更是铜资源匮乏的国家,升值空间巨大,因为目前我国铜消费量中有三分之一来自铜产业化项目,所以加大再生铜的生产力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积极围绕回收再生铜加工产业做文章,形成原材料供需链、循环经济产业链和深加工价值链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要在再生铜的利用规模、利用手段和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强抓机遇,为打照富有影响力的再生铜做出积极的贡献。
 培育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良好经验,让再生铜乘着政策的春风,更加健康、蓬勃、有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