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说,人临终前都会流泪,用“小沈阳”的话说:这是为什么呢?又据说全世界研究这一问题的人很多。有的说是回想起一生的坎坷心酸,便忍不住落泪;有的则说即将离开亲人,难免伤心流泪。种种说法,都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流过泪的人,都去了;能够回答问题的人,还没临终流泪。 -
其实,人的一生,想不明白的事情很多。不但像临终流泪这样难以弄清的事儿想不明白;就连很简单的事儿也可能有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
比方什么是幸福?再比方是贫穷点好,还是生活富裕点好。提出这样的题问,肯定会有人说我的脑袋进水了,连三岁小孩也懂得孰好孰坏吧?我看未必。如果有两种选择:一是可以富足一点,但是得人到中年就得去死;再是虽然贫穷点,但可以长寿。看你怎样选择好呢?是不是一时难以想明白吧。 -
我个人经过近二十年对中医药的探索研究认为,临终流泪纯属自然现象。既是控制泪腺的神经开始死亡,丧失了对眼泪的控制能力。与思维并没有多大关联。此时,黄泉路上的人,心情如何不得而知。 -
那么关于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还有必要说什么吗?当然有需要和大家共同来探讨的。 -
回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还很贫穷。揭不开锅的情况时有发生,东家借一盆,西家借一顿也是常有的事。 -
那时政府为了让百姓能填饱肚子,制定了“上纲药,跨黄河,过长江”等粮食增产计划。后来,高产杂交水稻的研究实验成功,才解决了缺粮少米的困境。再有,化纤品代替了棉布。比如,迪卡,腈纶等。这就解放了大量棉田,使这些棉田又可以种植了粮食或经济作物。这样,粮食有了剩余又可以养猪,喂,鸡,鸭鱼等副业。 -
塑料薄膜的问世,又出现了大棚,得以南菜北种,季节相对延长,致使有了丰富的副食产品。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改善。 -
这些,都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人的追求与贪婪,是不断提高的。在能吃包饭的情况下,人们还希望能脱离一季铲三遍,耕三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状态。于是乎,除草剂诞生了。耕地也有了机械。吃得好,劳动少,多么幸福啊! -
为了粮食的再高产,就要密植,转基因。这样各种病虫害接种而来。于是乎,各种农药(包括除草剂)从浸种到收获就成了农作物的伴侣。 -
不仅如此,猪,羊,牛,鸡,鸭,鱼等。都喂上了添加剂,生长素,激素。 -
更有甚者,我们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了追求色,香,味的完美,也添加了各式各样的这个剂那个料。最后还得放上防腐剂。 -
建国初期,国民平均寿命很短,那是因为在旧社会受苦受难,吃不饱肚子。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均寿命达到“古来稀”的高水平。然而,就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据有关媒体透露,百姓平均寿命在下降。 -
我小的时候,几乎没听说过癌症。后来到了很大的时候,村里谁要是打了吊针,小孩都会奔走相告。听说谁患了癌症也会传个十里八乡。现在,我敢肯定的说,任何成年人的家人,或亲友必定有罹患癌症的。 -
在一些大的肿瘤医院里,排队等待住院手术的人们,比“文革”前排队买东西的人还多。 -
这究竟是为甚麽呢?我想这和当今的生活节律快,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外,与上述农药,添加剂,转基因等不无关系。 -
那么,我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同时,应不应该有个“度”的范畴呢?我们到底应该选择相对的物资条件好一些呢,还是应该选择相对的长寿一些呢? -
安逸,享受,物资相对丰富固然好;但是,勤劳,简朴,精神富有的生活也未必不好!
有些看似很浅显事儿,但有些人的确一时想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