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香 客
李鲁山
闭上眼,我眼前经常出现她们的身影,尽管过去了整整三十一年。
那年的清明节,我和二姐跟着大姐去登泰山,虽然我家离泰山不过百里,但若不是大姐的婆家在泰安,我们是很难专门去登一次泰山的。那天,我们一行五人,本来打算只到中天门就下山,但由于我的一句“想看看碧霞祠”,大家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登到山顶。
中午时分,我们一路没有休息,敬拜过碧霞元君,并一口气登上玉皇极顶时,因在五个小时里集中饱览过泰山风光,加上征服了传说中最难最长的十八盘,导致人人情绪亢奋。在摄影点排队照相时,我对大姐夫说,在山下看山,怎么没觉得泰山这么好呢?
“呵呵,这孩子,说话好着呐!”我回过头,见一个白发老婆婆对着我笑,她个子不高,慈眉善目的样子,穿一件黑棉袄,身旁有一个中年妇女在搀扶着她。记忆中特别清晰的,是老人有一双裹过的小脚。见我好奇的盯着她的脚看,老婆婆略带羞涩地说:“别看俺脚小,这一路,也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原来,老人从河北吴桥县而来,专程来泰山为孙子还愿。三年前,她的大孙子在煤矿参加工作,每天都下井挖煤,因矿上经常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老人十分害怕。听乡邻说,到泰山烧香许愿最灵验,泰山老奶奶能保佑人平安无事。听到这里,老人当天就四下寻觅一同去泰山的乡邻,并成功说服了邻村另一个矿工二林的母亲,两天后,俩人背着干粮,结伴从老家走着来泰山。一路上,她们风餐露宿,整整走了二十五天,终于到达泰山脚下。在好心人的指引下,终于在一个飘雪的冬日早晨,她们跪在在山上碧霞元君塑像面前,成了祈求子孙平安的最虔诚香客。
“奶奶,这么远,你们为啥不坐火车呢?”此时此刻,我已经由好奇变成了心疼。“那是对泰山奶奶心不诚呀,你要是心不实在,她就不理你了!”白发婆婆一脸的神秘和严肃,她接着说:“俺们那年许的是大愿,只要孩子们天天囫囵着回家,俺俩就再走着来还愿……这不,在窑里上班这些年,这俩孩子,连根寒毛也没伤着,俺们说话算数,又从老家走着,来泰山给老奶奶还愿!”说着,她张开嘴,无声地笑了,脸上带着轻松和欣慰。
老人举起右手里的一把棕黄色的柱香,对身边的妇女说:“二林他娘,时辰不早了,咱再给玉皇大帝敬上三柱香吧!”说完,起身拉起同乡的手,挪着小脚,一路径直向大殿走去了,走出几步,她又转回头,望了我们几个人一眼,轻轻地说,你们来一回,也去泰山奶奶那儿烧香许个愿吧!
那天,我们因这两位远道而来的香客,真的去碧霞祠,郑重地上了三柱香。第一次成为香客,几个人并没有什么陌生感,好像早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各地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但香客许愿烧香,准确地说,是千百年来传统的大回归。清明节前后的泰山,天格外蓝,阳光格外新鲜,春风中,香客已经排起了长队,三人一组,上前进香,各许各的愿,各烧各的香。
我清晰地记着,香客中以中年以上的妇女为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严肃甚至是凝重,嘴里念念有词,声音有大有小,口音南腔北调。有求家中病人痊愈的,有求家里发财的,有求子求孙的,也有为儿女求上好姻缘的,几乎每个人都磕头,最少的是三个,最多的估计以九个为单位,连续磕头八十一个。
那天,我们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将三柱香点燃,静静地安放在香炉中,因为香炉中的柱香太多,费了半天时间,才放好。有些刺鼻的柱香不但令人呼吸不畅,眼睛也呛得直流泪,我左右看着大人们,心中从懵懂,变成有说不出的奇异和感动,在人海中,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正从脚下升起。
上完香,人人脸上都呈现出美好的气质,慈祥又宽松,香客们在祈祷许愿中,似乎都是为家人,没有听到她们为自己祈福的声音。在烟雾的缭绕中,有一种神奇的能量显现出来,仿佛成为了香客,心中的希冀和烦恼,就像人体内的清浊二气,该升的升了,该降的降下来,人因此呈现出清明和达观,整个泰山,因为有了川流不息的香客,有了香客们坚定而持久的心愿,而成了一座神圣有爱的大山。
下山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这时登山进香的客人仍然络绎不绝,快到王母池的时候,迎面赶来一队人马,一字横排,向山上攀登而去。看到中间这位,是一个热烈爱俏的中年妇人,矮胖的身材,黝黑的皮肤,头上顶着一方花手帕,裤腿高高挽起,远远的,就听见她边走边唱欢快大胆的歌声,并不优美的旋律中,有一股子热辣辣的气息,一旁的人们个个面带微笑,以鼓励和欣赏的表情,应和着妇人的表现。
回过头,目送这群快乐自信的人们,向着心中的圣殿前行。那一刻,我想,香客,因为有愿望,才有了希望,真有了希望,再难走的路,也能走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