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尊老敬老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全国首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综述
家住吉林省长春市汽车厂区的王大爷近日遇到一些法律纠纷,但老人80多岁了不方便出门,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打电话给长春市法律援助中心,不多时,专业律师不仅上门帮他解决了问题,还告诉他,对于他这种老年人可以开通预约服务。
这是全国首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中出现的一幕。
2011年11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为老服务,重点动员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两年来,这一创建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让尊老敬老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整体推进,形成全社会共创共建良好局面
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是党和政府动员全社会探索和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缩影,是发展老龄事业、做好老龄工作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两年来,全国各地区、各级老龄部门主动与各老龄委成员单位协调,积极把创建活动推广到本地区各个涉老部门和为老服务行业。创建活动已在全国各地的24个行业中展开,创建单位已达23万余个,不仅提高了全社会为老服务的水平,也传递了互助互爱的正能量。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参与到这一创建活动中来,敬老爱老之风“劲吹”交通、教育、文化、卫生、旅游、金融等行业和领域。
立足基层,为老服务造福亿万老年人
“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基层创建单位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把“老年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提高服务标准。各创建单位普遍制定了规范的为老服务制度和标准,并形成了为老服务长效机制。辽宁省要求各创建单位做到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要求各创建单位做到公开承诺、公开办事流程、公开身份,推行为老人工作“零距离”、业务“零差错”、老年人“零投诉”。
——改善服务质量。各创建集体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载体,提高为老服务技能。太原公交公司开展“车离站台有多近,心离乘客有多近”的评比竞赛活动,方便老年人上下车;深圳市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加强规范化建设,要求护理员持证规范上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中,全国各地、各行业大胆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探索多样化为老服务模式。
规范管理,推动创建活动可持续发展
“敬老文明号”活动重在创建、贵在管理。两年来,各级老龄工作部门通过优化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标准、加强督促检查等,推动活动持续深化。
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立足老年人的需求和创建活动的规范性,制定并修订了《“敬老文明号”创建和管理办法》,各省市制定了细化的创建标准。多省市建立了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及时指导和规范各创建单位的创建工作。
如今,继续深入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广大涉老部门、行业和集体的职业追求,也成为亿万老年人的共同心愿。【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