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 |
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 | 地震区内基本上是无处可逃的,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 经济损失严重倒是其次的。很多人被压倒在房子里,汶川地震时,很多人被泥石流和滑坡给掩埋了,恐怕很多人都死了。 |
     还有很多小点的地震也存在着,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想着如果自己遇到这种灾难,心头不禁颤动。活下来的人失去了亲人和朋友,失去了财产和生活的基础。有的村庄甚至被掩埋了,生命被强夺而走的人也很多。身为中国沿海城市的人时刻都要和灾难共存。南方沿海地区可以说是台风的走廊,特别是台湾地区。每年都会有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中国虽然没有像日本一样经常地震,但是中国也是地震多发地带,而我们也正在地震的巢穴上生活着,我们可以预测台风的时间和路线,提前预防,但地震还不能预测。 |
      村上春树的演讲稿《非现实梦想家》中说:“唯一明白的一点是这次并不是最后,将来也许还有大地震。”试问为什么这么多人生活在危险的地方?大千世界,万物万生,总会消亡,随时间而变化的,“永远的安定,不变的事物,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
      对于大地震,很多人会一种消极的想法“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这想法有时会让人觉得反抗自然是无效的,但是这想法中也会滋生出寻找美丽的想法。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美丽的事物都会消失。彩虹美丽,萤火虫美丽,枫叶美丽,可他们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然后消失了,如同“我们在那一瞬间看到的光芒,从远方跋涉而来,然后不仅仅是见识到美丽,也看到美丽在眼前凋零,看到小小的光芒熄灭,多彩的色彩褪去”罢了。确认美丽从我们生命中消失反而会感到安心。是否有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呢?我们通过集团性地抵抗灾难,继续生存下去,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却可有的感觉。 |
      个人对地震造成的灾害产生无力之感,可精神会重新铸造,因为我们还需要在灾难中恢复生机。我们要重建倒塌的房子,重修断裂的道路。这些都是有形的东西,比较容易重建。那些非实体性的东西,如同心灵的创伤,伦理规范,一旦被破坏了,是不能简单修复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心理的疏导。可是我们不能抱怨,理由就像村上春树的一句话“结果,我们只是自以为是的借住了地球这样的星球而已,地球并没拜托我们在这里住下来,即使感到失落,我们也没办法抱怨。”地球的灾难只是地球像我们人一样需要吃喝拉撒一样的规律性的生活,我没有理由抱怨,更没办法抱怨。 |
       世界各地都在发展高尖端的核武器和发展核能。为什么呢?这些东西曾给人类留下了很多深刻的伤痕。日本是唯一一个深受原子弹之害的国家,在1945年8月,美军为迫使日本加快投降,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受原子弹的伤害人数达到了二十几万,可谓是惨不忍睹。广岛的原爆慰灵碑上:请安眠,我们不会重蹈覆辙。多好的文字,这应该铭刻在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心中。 |
      核武器的伤害中,我们不仅是被害者,还是加害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法阻止核武器对我们的伤害。在核武器压倒性的力量前,我们只能去妥协了。 |
       日本的福岛核事件,让人意识到核能对人的危害。世界上有很多的核电站,中国也不少,在建设这些核电站的时候,是否有考虑过核电站会有泄露的那一天呢?如果哪天地球本身的那种我们无法抗衡的灾害摧毁了核电站,导致核辐射,使人们深受不可磨灭的伤害,谁负责呢?村上春树在他非现实梦想家的演讲说出自己对核能的想法:“。”核能的出现,在他看来是因为“效率”和“方便”,可这种“效率”和“方便”很容易变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
非核能源的开发,本应是日本对世界付出真正贡献的一个绝佳机会,但我们却在急速经济发展的路上,被「效率」这个安易的基准影响,失去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
”他清醒地认识到核能对人类的伤害,也希望能在发展中兼顾人的生存发展。特别是人的精神伤害的关注。 |
|
     “请安眠,我们不会重蹈覆辙。”我们不得不重新把这句话记在心中,能时刻提醒我们核武器和核能的危害。 |
|
       村上春树在他《非现实梦想家》的演讲中“我们不能畏惧做梦,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脚步,被名为‘效率’及‘便利’的丧犬们追上,我们必须以坚定的脚步成为一个不断前进的非现实梦想家。人终有一天会死亡,消失。但是人性会留下来。它将永久地被传承下去。我们首先必须相信这股力量。” |
|
      社会发展太快了,地球开发得太严重了,我们暂时借住的地球也会承受不住人们的摧残,自然会以自己的方式来驱赶或掩埋我们这些暂住之 |
人。或许,默认这样做的是我们自己,灾难来了,我们没办法谴责。在无数丧生中,这是地球留给我们深刻的伤痕,唯一的目 |
|
[table=100%,#f7f7f7]      看了村上春树公开课《非现实梦想家》而有感觉写下的一篇文章。某些话语是模仿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