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9|回复: 0

深圳9月舆情榜:交警涉毒“误饮”之说获差评

发表于 2013-10-15 16:37: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仁望)9月深圳,舆情热点事件依旧多发,不少甚至是“出口转内销”。记者昨日获悉,深圳发布《深圳市9月份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对此进行点评。由港媒率先报道的“缉私武警被灭门”,深圳官方辟谣应对被赞,位居排行榜12事件榜首。宝安交警大队一民警娱乐场所涉毒被查事件则获差评,得分仅有35.88。

  据了解,9月“深圳市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从与深圳有关的网络舆情事件117个中,根据传播面、影响力,筛选出热点事件12个,并通过专家点评和民意调查,进行排行,位居榜首的为港媒传“缉私武警被灭门”引官方辟谣事件。

  榜单称,9月14日,香港《东方日报》报道称“深圳罗湖发生缉私警官一家六口被屠杀灭门惨案”。罗湖公安部门当天微博发布消息,指内容完全失实。榜单指出,该事件之所以应对被赞,是源于公安部门对事件的澄清“快而准”,有效杜绝了猜测和谣言的扩大传播。

  但也有专家认为,虽然该事件应对值得肯定,但仍有部分不足。正义网传媒研究院副院长侯文昌表示,“缉私警官一家六口被屠杀灭门”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传播,面对如此重大的命案,不应仅限于“微博回应”。

  相比之下,榜单认为,9月3日凌晨发生的宝安交警大队一民警在娱乐场所涉毒被查事件及应对,则让舆论大跌眼镜。5日媒体报道出炉后,官方虽然在下午就通过微博作出回应,但“误饮”的说法显然让人难以信服,还落下“包庇当事人”和“忽悠民众”之嫌。此后含糊其辞,“内部人士”给媒体爆料,也并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信息发布。

  人民网舆情频道执行主编庞胡瑞认为,从该事件舆情应对中可以看出,当事人的组织机构还是对其采取较为妥协的“解释性”办法,但从舆论看,以“包庇”为看法的网民不占少数,可见此舆情应对方式缺乏民众的支持和舆论的好感。针对此舆情的处置,需要正确使用“责任切割”办法,减少舆论对涉案民警的过多猜忌和对政府公信力的连带性损伤。

  2013年9月份深圳市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交通安全类舆情 不能局限“就事论事”

  ■建议

  榜单综合本月12起上榜事件后认为,交通是城市的血脉,生命是人权的根本。城市交通方面的安全和工程质量问题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爆舆论的剧烈反弹和传播,这是条件反射一样的本能反应。

  本月上榜的地铁罗宝线乘客跌入轨道区的意外事故、“地铁9号线在建工程发生坍塌”都与交通息息相关,甚至因“8·30”暴雨而引起争议的救援不力话题,同样延烧到了交通安全领域。对于交通安全类舆情事件,就事论事固然可以尽快“结扎”,但民众被挑动的恐慌心理很难被一举按下,还需持续抚平。

  榜单还建议,在民众的心理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具有较高程度的公益性,很难容忍这类领域存在“利益输送”嫌疑。“校讯通”服务商涉嫌乱收费的新闻报道在市民尤其是家长群体中引爆了长久积累的负面情绪。政府部门必须勇于切割公共服务与商业利益的联系,才能重拾民众的积极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