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楂树之恋》是文革时期中的一部无性的纯洁的爱情故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老三的不断付出和静秋的猜疑贯彻着行文的每一个地方。它没有像我们心底里想的那样写,而是顺其自然,跟着作者的感觉(静秋的回忆)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露地写出他们悲剧而又必然的结局。开头写山楂树开红花,“红”也就是血的颜色,预示着他们的爱情只能是悲剧的。刚好最后老三因病去世,按照老三的要求,把他的骨灰也埋葬在山楂树下。
     静秋的家庭成分不好,静秋的父亲是地主在劳动改造,母亲也在学校劳改,静秋也在转正期。可能因为这些原因,静秋才会自卑,害怕失去,静秋才会不断猜疑,没有安全感。还有老三是军区司令的儿子,还是勘探队的队员,他的前途光明,爱上了静秋。他们之间的家庭落差太大,使静秋害怕失去。最后三哥得了白血病,死了。 
     在当时,他们的爱情是不被当时世俗所认同的。如果被人知道了,会有很多的闲言闲语,还会遭到当时人的指指点点,静秋还不能转正,生活就没有前途。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在一起,当他们第一次牵手时还要借助小木条,才羞涩的牵在一起。虽然静秋知道牵手,拥抱的感觉很不错,可是她不懂这什么意思,因为她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还不懂男女之事。也可能是在文革时父母教育孩子要远离男人,而不是教他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的事。
     当他们的事被静秋的妈妈知道时,老三答应静秋妈妈等静秋转正后再来找她,为期一年零一月。可再见面时,老三已经得了白血病。其实三哥住院是不想被静秋知道,他不想静秋知道自己的白血病,就撒谎了说感冒,静秋相信了他。可静秋坚持留下来陪老三。在医院他们纯洁的赤身躺在一起,什么都没做。他们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只有老三说:“只要你活着,我也活着,要是你死了,那我就真的死了。”老三把对静秋的爱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想要静秋活下去,并通过静秋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通过她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通过静秋的孩子,将他们的生命就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了。老三爱静秋到这样的境界,而现今呢?这样的人还有多少?
     “老三在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确实的,他用自己的一辈子来爱静秋,就算最后要死了,也是看到静秋才走了,走得安心。 
     “老三走了,按他的遗愿,他的遗体火化后,埋在那棵山楂树下。他不是抗日烈士,但西村坪大队按因公殉职处理,让他埋在那里。文革初期,那些抗日烈士的墓碑都被当作“四旧”挖掉了,所以老三也没立墓碑。”老三死了也要埋在山楂树下,陪伴着静秋,可见老三对静秋的爱有多深了吧!很多人都希望能得到这样的爱情,你是否也是这样啊!
      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可以说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又比这种爱情更加深沉。他们的爱没有了像《银杏树之恋》的笑一和群秀那样虽然相爱,却是那种相处难的欲望爱情。现在,能像老三这样为爱情付出所有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并且那样纯洁自然。现在社会多了很多物质的东西,而精神上相对就少了。
      在当时那种社会下,可能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才能保持到永远,回忆起来才更深刻。老三的死刚好是适时的死亡,只为保持那份完美纯洁的爱情。如果放到现代社会,这样纯洁的爱情是无法持久,将很快由婚姻生活或者说两性生活来代替。现在很多人说爱情需要物质基础,才能幸福,才能长久。因为现今是个物质的时代,现今是个缺爱的时代,现今是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现今是浮躁的时代,当某些东西开始变得稀缺,自然就涨价了,好像石油少,就值钱了。爱情本身作为一种自然,自发的情感,现今还有很多人不懂这种情感,才需要找回这种爱。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度、无论靠近时有多么心机叵测,当真正的爱情发生时,它都是纯净的。无论是一秒钟、还是一辈子。 ——艾米
      不管身处在什么年代,什么环境中,什么国度,当真正的爱情发生时,它都是纯净的,珍惜我们所遇到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