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12|回复: 23

[散文] 塔什店集市的人们(原创首发)

发表于 2013-10-17 07:44: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塔什店集市的人们
                        ■□李鲁山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古老的孔雀河从东向西绕经而过,一年四季,没有人关注河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库尔勒到铁门关之间孔雀河的南岸,不到一公里远,就是天山的一条支脉,海拔超过1800,上面积雪终年不化;北岸,是点缀着骆驼刺和芨芨草的大戈壁。在灰黑的大地背景上,从远处看,那个被白杨树包围起来的,就是热腾腾的小镇塔什店。
    每逢周六,是塔什店大集。这一天大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壅塞在集市上,像是赴一场年度的宴会。镇的周边,集中了兵团农二师的部分工矿企业,这里常住人口不过3000,流动人口却有5000以上,基本都是外省来镇上打工或做生意的人。集市不仅有大量生活物资交易,也是多种“生存文化”碰撞、交汇的地方。在不到300长的集市上,可以看到至少20个省区、8个民族的男男女女,可以买到不下30种各地有名气的小吃,也可以听到全国多种方言,仅就“赶集”一词,就有赶集、赶场、赶圩、赶市、淘货五种,加上维吾尔人经常说的“赶巴扎”,六个词汇在集市上交替使用,相互都能明白。
    集市上做生意的,大致可以分为常住户和流动户两类,以卖蔬菜瓜果和柴米油盐的居多,据说原来都是流动商贩,只到周六才来交易。到了最近二十年,外来人口多了,从河南四川一带过来打工的人,成了这里的主人。他们从小就在人多地少的环境里长大,早早养成了“生存压倒一切”的习惯,他们看到这里的生意好做,便索性在集市上占一块地皮,建一处板房,面积也就是二十平方大小,平时除了卖各种蔬菜杂物,一家老小也挤在里面住。比较有眼光的,就在板房的后面接出来一间,有的是两间,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而店的前面,还要扎起帆布帐篷,把各色货物摆出来,以吸引买家。  
    这些店铺中,只有一家是不在外面扎帐篷的。这是一个酱菜调味品店,名字叫“奇味居”,专门经营像正宗的扬州酱菜、涪陵榨菜,地道的云南八角、四川海椒,就连郫县豆瓣酱,也是进人家最好最贵的卖。店主江苏人沈宏飞也算是小镇“名流”,在塔什店的地面上,他开始是以“文学青年”姿态出现的,在镇邮政局工作时,曾有百多首诗作在《新疆日报》等媒体发表。到今天,镇上中学的汉语语文老师们,还喜欢拿沈宏飞的诗来谈论,比如,“我一无所有地行走,肉体接近风的速度”,比如,“下雪的黄昏,我在倾听天地交媾”……

   “奇味居”的对面,是一家叫“丝路雨”的粮油店,店主人是47岁的李秀萍。在整个塔什店,开粮油店的不下十几家,各家的规模品种相差不多,如果说经营位置,“丝路雨”显得既偏又远,根本不占优势,但李秀萍很不一般,十年下来,就她的回头客最多最稳定。从经营上说,她的风格很“死板”,从来不卖品质不好的货,她进的面粉和食用油,都是新疆大食品企业出品的。别人基本都卖加了增白剂的面粉,有的还卖“地沟油”,李秀萍就不理会这些,只卖“原汁原味”的天然面粉和原生植物油,虽然价格贵些,但是很多人买她的账,每天顾客盈门。集市南门外的“为民拉面馆”,生意一直很好,他们所用粮油全是李秀萍供应的,老板刘大能说,李秀萍为人厚道,挣的是一份“良心钱”。

    集市上最老的店铺,是集市北门里维族人阿木扎提的油馕店,从1958年塔什店镇成立时就有了,到今天,71岁的阿木扎提身体依然硬朗,每天都开门打馕。阿木扎提开朗幽默,是典型的维吾尔人性格,他经常笑呵呵地对集市上的人说:“现在的社会好了,以后会更好,可是我的年纪太老了,马上要关门歇业了……”这些年里,类似的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也没有见他歇业,倒是生意越来越好,他和儿子每天都要不多不少打700个油馕,不到下午,就全部卖光。每天傍晚,他都要坐在店门外,拿起那把麻栗色的都他尔,开始弹奏。他并不唱歌,乐曲里有一种快乐和惆怅混合的气息,不知他是否在追忆过去的好时光。

       前面说了,塔什店集市上,每周来往的人成分很复杂,各色人等,南腔北调,来到集市上,很多就像过年一样开心。往往是三五个同乡结伴而行,在路上就相互开起了玩笑,这样的组合,以中年女性为多。她们的衣着,是二十年前的样子,面部表情也是“原生态”的,爱俏的,夏天在发鬓插一枝新鲜荆芥叶,以示年轻貌美。在买货过程中,她们川腔蜀调,讨价还价,与商贩们打趣笑骂,有的自称“老娘”,一口一个“龟儿子”地闹着,好像多少年前就熟悉一样。来自河南一带的女人们,则喜欢笑骂商贩们“这龟孙”,这样闹来闹去,卖菜的男人也不气恼,照样乐呵呵地过秤收钱,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乐观,好像就是塔什店集市上人们的一贯风格。从外观看,虽说多数尚不富足,甚至刚刚解决温饱,但,几乎每个人都是颀颀然的,“幸福指数”偏高,这就决定了小镇的基调不是“好看”,而是“热腾腾”,似乎一切充满了正午的阳光。也许,这里的人们,在遥远的故土,在漂泊的路上,都饱经了生存的艰辛,梦想的失落,有的甚至死里逃生。像沈宏飞、李秀萍、阿木扎提,还有那些集市上数不清的男女老少,谁的心头没有苦痛的印痕呢!在塔什店,在喧闹的集市上,却没有几个人愁眉苦脸,简单的生存目标,让快乐显而易见。2008年,沈宏飞在同“强直性脊柱炎”较量了五年后,终于行走、坐立皆困难了,他仍然没有失去希望,他在“奇味居”的忙碌间隙里,完成了个人第二本诗集《相信菩提》,沈宏飞写道:相信芦苇开春就钻出戈壁的封杀,相信飞鸟来去是在表演一场轮回……

    今天又是周六,塔什店集市上,一大早就来了必须来的人们。其实,也有人不是来买来卖的,他就是喜欢集市的热闹,以及热闹后面鲜活的快乐和感动。这时候,塔什店集市的人们,就像不远处古老的孔雀河,不问前方,不计恩怨,永远向前,这个,就是他们不变的法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07:48:5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07:49:04 | 查看全部
塔什店集市上,一大早就来了必须来的人们。其实,也有人不是来买来卖的,他就是喜欢集市的热闹,以及热闹后面鲜活的快乐和感动。这时候,塔什店集市的人们,就像不远处古老的孔雀河,不问前方,不计恩怨,永远向前,这个,就是他们不变的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07:54:46 | 查看全部
很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07:57:03 | 查看全部
感谢孟老师的关注和支持,这个小镇上,保留了30多年前的朴实和乐观,永远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07:58:23 | 查看全部
胡老师,谢谢你的热情相助,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08:05:14 | 查看全部
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08:05:34 | 查看全部
行文流畅,文字功底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08:05:48 | 查看全部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08:29:56 | 查看全部
打工者老师,每次都是你在默默支持着我,我却不能当面说一次感谢......茫茫人海,有你,我写作的艰辛有了慰藉,再难的创作之路,我也有信心走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