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3|回复: 2

“高考改革正前方”系列报道之二

发表于 2013-10-18 10:43: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熊丙奇:高考改革推进难在真正“放权”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林露)据媒体报道,全国高考改革方案最快有望在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消息一出,旋即引发社会极大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高考改革思路制定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并不难,难就难在教育行政部门真正放权和打破原有利益结构。

三年前出台的教育纲要已经对高考做了方向性的制度设计和要求,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熊丙奇表示,希望此次的高考改革方案不再是对纲要中改革思路的重申,而是有路线图,有切实的方案来指导高考改革如何推进,明确高水平大学如何进行自主招生,高职高专申请入学能否放开。

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有大的突破不乐观

熊丙奇表示,希望此次方案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方面有大的突破,但对此并不乐观。他预测,方案可能会继续鼓励高校探索自主招生改革,而这里的“自主招生”,可能还是在现有模式下,与传统高考相嫁接的自主招生。他认为,与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的自主招生,并不是完全的自主招生,即便出台也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

熊丙奇表示,完善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是当务之急,只有中央向地方真正放权,政府向高校真正放权,才能实现高校真正的自主招生。

不赞成也不看好各地单独搞一套高考方案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应高考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时表示,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过程中,专家组已经进行多轮的讨论,但截至目前尚无具体方案出炉。续梅说,国家层面政策出台后,有关省份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高考改革细化方案。

对此,熊丙奇不赞成也不看好各地单独搞一套高考改革方案。他说,高考改革应是全国“一盘棋”。

逐步推行省属高校的自主招生

熊丙奇建议,高考改革可按高校开办者的性质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全国重点大学实行基于全国统一测试下的完全化自主招生,各地考生可以不分户籍自由报考,并以统一测试成绩申请高校。

其次,目前能够自主招生的地方高校只有六七所,且限定在本省内招生。各省开办的大学,可以由开办者确定招生战略,把更多的招生名额分配给本省。目前可实行基于省立院校统一测试的集中录取,在全国重点大学试点成熟后,推行各地省立高校的自主招生。

再次,高职高专院校,我国高考录取率已达到80%左右,在每年的高考中,已有相当比例的高职高专院校招不满学生。熊丙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大可不必要求考生参加高考,而实行申请入学,至于学校的办学管理,则实行宽进严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0:45:02 | 查看全部
“高考改革正前方”系列报道之一
王烽: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考试改革 是一场体制改革

2013年10月17日11:28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1.8亿人次参加了这场事关个人命运和前途的考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统一高考积淀下来的矛盾和弊端也日益显现。在三年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实际上已经对高考做了方向性的制度设计和要求,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而近期,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不绝于耳,甚至媒体报道称,全国高考改革方案最快有望在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并没有直接否认,只是称“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高考改革,箭在弦上。

从今日起,教育频道将推出“高考改革正前方”系列报道,就高考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综合评价、高校自主招生和应试教育倾向等问题,邀请相关学者和一线教师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力图为方案制定汇集更多来自民间的呼声。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林露)据媒体报道,全国高考改革方案有望在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过程中。今天,记者就高考改革问题采访到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

王烽多年来从事高考改革研究,在高考很多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本轮高考改革,他也进行了系统思考。他表示,改革突破点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他说,过去的经验表明,没有系统的体制调整,技术层面的、个别点上的改革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措施实施起来有时相互掣肘,导致变来变去“翻烧饼”。”

三年前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对高考做了方向性的制度设计和要求,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王烽认为“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考试改革,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是对高校招生、考试和管理体制作出系统改革。”

评价和招生体制是高考改革关键

王烽告诉记者,“如何评价、谁来评价,如何招生、谁来招生”是高考改革最核心的问题,这个判断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得到专家的赞同。如果评价和招生体制不变,不管考试科目如何调整,都减轻不了学生负担。即使只考一门,学生应试的压力也不会减轻。

解决评价和招生体制的问题,王烽认为有三点最关键: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标准体系,二是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三是建立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监测和调节机制。

王烽说,可以先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招生标准体系,包括统一高考成绩、高中期间的学业成绩、能反映考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材料等。再在这个框架下统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内容、统一高考科目和内容改革,还要避免考试科目内容无效重复,减轻学生应试负担。“当然,这一框架还需要在如何保证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如何不加重高中阶段负担、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记录客观真实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王烽补充说。

王烽认为,在多元标准框架下,中央、地方政府都不能再统一规定高校如何搭配、组合使用各方面的成绩和材料。否则,这些材料就会成为新的应试指挥棒,多元标准不是三个标准,而是不同学校在多元标准框架内自主确定如何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各门成绩、综合素质报告,形成符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的综合评价体系。如果高校认为三方面的材料不够用的情况,可以允许学校自主进行包括面试在内的有限的测试。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学校是综合评价的主体,“综合评价”这一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能再按照原来的学校招生办公室工作模式进行,必须发挥教授、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证公平。”王烽说,高校应该把招生标准、程序、过程、结果公开作为基本要求,接受社会监督,这也需要更为具体的制度设计。

而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要求建立保证招生公平的新机制,首先是对高校的约束和监督、问责机制,其次是对城乡、区域和不同人群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常态监测机制,第三是要用多种手段对高等教育公平进行调节,保证农村和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地区考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的平等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0:46:12 | 查看全部
新一轮高考改革会动真格吗
  最近一段时间,高考改革的话题又再次热了起来。

  山东省教育厅公布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从2014年起,英语等外语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

  在上海,有消息称,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被列为上海市教委今年下半年重点,有关方面正与几大高校研究先行先试方案,让俗称“会考”的“学业考”实现“一考多能”,先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以减轻学生应考负担。

  有媒体报道,江苏又在酝酿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据称,其中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语文、数学以及文理“小综合”,而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对此,江苏省教育考试部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高考改革方案还没有定论。

  新近的消息是,在中山大学召开的“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提及,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

  真可谓“风雨欲来”,不少人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或会动真格,而英语改革将是重大的“突破口”。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各地的方案,看看其中传递出怎样的改革信息。

  事实上,不论是山东已经推出的,还是江苏、上海正在设想中的高考改革方案,都遭遇同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并没有打破传统的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或者说,是在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使改革的价值有限,而且会出现新的问题。

  山东:外语听力不纳入考试内容 会不会重回“哑巴英语”老路

  根据山东省此次改革方案,取消外语听力高考后,考生外语听力成绩将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听力成绩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山东的设想是不错的,可问题是,由于现在高考实行按计划集中录取,大学根本没有自主招生,只有被动接受教育考试部门投来的档案进行录取,所谓对应于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也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这很可能出现大家所担心的问题,即这会再把英语拉回“应试英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老路。

  我国当前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教(学)招(生)考(试)”一体化。在这种体系中,英语由于是中高考核心科目,所以所有中小学都十分重视。这样一来,也就引发出“全民学英语”、“应试英语”。从道理上讲,没有必要要求所有学生都学外语、花很多时间学外语的学生,最终用到外语的机会却不多,但由于中高考要考英语,且分值与语文、数学相当,所以所有学校、学生、家长都不敢怠慢。在这种情况下,在英语考试中再增加听力和口语测试,被认为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很正常的。而反过来,取消英语听力测试,学生就不重视听力,是由于当前“教招考”一体化,考试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纳入考试的科目、课程也就边缘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