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释疑
“一年多考”为何选择英语试点
教育部在今年年初就明确提出高考英语科目有望“一年多考”的改革办法,如今山东、上海等多个省份已纷纷试点,将高考英语从统一的一年一考变成一年多考制。为什么一年多考选择英语作为试点?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蔡言厚说,英语在我国并非官方语言,也不是经常用到,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不会英语是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任何影响的。如果学生们想成为一名会计、一名工程师、一位语文老师,英语对他们来说并非必须。对我们中国老百姓来说,从小就开始学习以语法、阅读为主的“哑巴”英语,对其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裨益不大。如果是在外企,那么学习外语则是无可厚非了,其他人则必要性不大。因此,以英语作为试点科目,存在其合理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功利化的导向下,中国英语教育正陷入怪圈:很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考试,学了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
本报记者程垚
>>新闻背景
多地英语早已“一年多考”
教育部在3月初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放出的一个改革信号备受关注: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实施办法将于今年出台。
浙江、天津、云南等省市早已开始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考”,且大多是从听力、口语部分进行尝试。浙江从2009年起,就把高考英语的听力部分放在平时举行,每名学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如浙江高考中英语150分,30分的英语听力考试被放到了平时举行,即每年的3月和9月,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在云南,考生可参加两次听力和口语测试,选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北京在2011年就已经启动研制,力争3年内出台相关办法。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从2014年起英语等外语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扬子晚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