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 “黄金周”并非不可或缺的假日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钱春弦)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10日在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网上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长假是否需要保留”“小长假是否需要调休”以及参与问卷调查者对法定节假日安排的建议等。(新华网)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依旧被人们称为“黄金粥”,交通拥挤、人满为患,让人们享受的轻松快乐打了折扣。有人认为应该取消十一黄金周、落实带薪假;也有人则表示不仅不应该取消、还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
中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当初政府的用意是扩大就业和拉动“内需”。 “黄金周”让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拥了集中休闲的时间,于是,在国内曾经掀起了一股“假日经济”的热潮。从未享受过长假的国人几乎在这一时期对“黄金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伴随着“黄金周”的实行,随之而来的拥挤、事故、服务质量打折、景区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黄金周”制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这一休假制度设立初衷的功利性上,“黄金周”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释放居民消费潜能,从而实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目的。尽管如何安排长假,由人们自己拿主意,但这一休假制度有意设置的功能已经在无形之中主导了人们的度假方向。
我认为,决定“黄金周”存废的关键,在于现有制度能否确实提升了“黄金周”的假日附加值。毕竟,“黄金周”是作为老百姓的假日存在的,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所谓的“假日经济”上,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能不能真正拥有假日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实现假日生活的真正价值。每个人都享受假日福利,是一种权利,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黄金周”如果离作为主体的人的权利太远,而只是为少部分人服务,这样的“黄金周”,就会离其假日属性越来越远,就违背了人们当初良好的初衷。
其实,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每年有一定时间的合理休长假机会,而并非非要“黄金周”。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黄金周制度利大于弊”,而有的人认为这一制度“不可或缺”呢?主要在于《劳动法》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长期得不到有效落实。普通劳动者得不到带薪休假的机会,只有期盼“黄金周”这种带有政府强制性的集中休假。因此可见,一部分人对于“黄金周”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在合理的休假制度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
笔者认为,“黄金周”并非不能取消,而最好的办法是,在继续推行“黄金周”制度的同时,我们应该重新思考长假制度,重新规划假期,合理分流假期人群。既要让人们走出来游得安全、玩得舒心、消费得放心,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因素,这样的假日制度,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尽快完善休假制度,加快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进而逐渐由“黄金周”过渡到“带薪休假”,像年休假制度一样给一点自由选择假期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