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方】理应保留这为数不多的“黄金周”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10日在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网上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长假是否需要保留”“小长假是否需要调休”以及参与问卷调查者对法定节假日安排的建议等。(新华网)
自1999年我国实行黄金周以来,各行各业对该项制度的争议性就一直存在。而今年“黄金周”更是被人视为最乱“黄金周”。随之而来的节后综合征也为之爆发。一边是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发展为说词,要求保留“黄金周。”另一边是以交通堵塞、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为借口,要求取消“黄金周”。
面对这一局两破、双题单解的情况,笔者认为,从一年三个“黄金周”到一年两个“黄金周”的历程来看,“黄金周”来之不易,理应保留这为数不多的“黄金周。”
毋庸置疑,“黄金周”特有的短期“井喷式”人流,确实会给一些企业、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群带来冲击和影响,让原本平静有序的生产生活,遭受到“外来之扰”和“局部之痛。”但也没必要把景区拥堵、桥梁压垮、游客行为等问题,尽数归罪于“黄金周”。这些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部门预测不准、经营不善、管理不严造成的,和“黄金周”本身没有关系。
相反的,我们应该更加清醒的看到,尽管黄金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但与之伴生的如: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地方经济、促进劳动就业等正面效果,同样也是立竿见影,权衡之下终究是利大于弊。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相关部门一直相取消“黄金周”而一直没有取消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我国受人口结构、生产方式、文化元素等影响,“黄金周”早已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仅仅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设置。特别是对于长期奉献在企业、工作在他乡的人群来讲,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深远的意义。
就拿笔者来讲,初入企业、新进班组之时,被分到了一个离家乡400余公里的小站上工作,小站环境可谓是群山呼应、少见人家,从此背井离乡、举目无亲。每次回家仅坐火车就得将近4个小时,下来还有3个小时的汽车和1个小时步行路程,到家后屁股没坐热就得考虑返程的事情,一年难得回几次家,即便是回家,也很少有机会与家人久坐,朋友久谈。这个时候,“黄金周”就显的格外重要了,因为它长达七天,即便是除去2天路程也有5天的自由时间可供支配,不管是用以缓解疲劳、调养身体,还是用来相亲访友、侍奉双亲,都能让人得到短暂的满足,从而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全新”工作。
因此来讲,笔者认为,“黄金粥”的问题必须用“黄金周”来解决,如果能够适当增加 “黄金周”的数量,让人们拥有更多出行选择机会的话,那么,交通拥堵、人满为患等“黄金粥”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