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理性看待取消“黄金周”
王明明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依旧被人们称为“黄金粥”,交通拥挤、人满为患,让人们享受的轻松快乐打了折扣。有人认为应该取消十一黄金周、落实带薪假;也有人则表示不仅不应该取消、还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
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9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文件, “十一黄金周”正式开始。慢慢的人们开始了假日的享受,摩肩接踵的旅游人群,让所有的旅游热点地区的景区、宾馆、交通、餐饮等逐渐火爆。从那时起,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黄金周蕴藏着这么多的“黄金”,媒体用“钵满盆满”来形容商家的收获,用“假日经济”形容黄金周的新动力。从那时起,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手持护照出境游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真正的大众旅游热潮开始了。但伴随“黄金周”而来的不是假日的美好,而是在车站和景区,人们排队等车等索道,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票难买,房难订,车难行……这种情景,很多人至今历历在目。“煮饺式”的旅游人群,让所有热点旅游地区的景区、宾馆、交通、餐饮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致出现了暴利宰客的行为,住宿、餐饮的价格成倍上涨。
在“黄金周”,本该好好享受的时刻,获得轻松和喜悦感。然而这一切却没有实现,景区的爆棚、路上的堵车、长长的排队购票等让一个假期的意义不负存在,静下来理性的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一,休假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人们的不满。上三天休六天、上六天休一天、上两天休七天……混乱的上班模式,挪假式的节日,轻松的假日变成了负担。原因二,西湖景区的爆棚、九寨沟游客的滞留、故宫的“超限”……,让我们看到了堵、挤、爆,原因何在,有游客的不理性和不文明,有景区的管理不善,有人们素质的不高的体现。原因三,假日经济,存在的不合理性,不规范,商家被利益驱动着,失去了诚信的经营。这一切原因的出现,难道我们都应该归责到“黄金周”的出现吗?笔者认为,这是人们的惰性思维,应该从解决办法上找出路,而不是“周”变“粥”的一取了之。
休假制度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征求民意进行合理的修改,以更加人性化的制度,满足人们享受假日“福利”的权利。景区的堵、挤、爆,可以采取疏理、错峰、分段、交错等手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解决。作为“黄金周”的主体----人,应该理性的看待假日的出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出行,做到文明出行。“黄金周”的假日经济,国家应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摒弃不合法的利益,回归正常的经营秩序,让“黄金周”变成真正的“黄金”。
相信只要人们理性认真的对待“黄金周”,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理解决,就会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到惬意轻松的“黄金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