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场通讯 2680个字)
抢 通 尾 排 立 眼
王谷冰
“经过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采煤四队7名员工,7个多小时在 S1825尾排立眼下口的紧张奋战,终于抢通成功。经现场通风队测风员检查检测,回风系统通风恢复正常,空气温度由堵塞前的32℃,迅速下降到抢通后的17.5℃,瓦斯为0.46%,二氧化碳0.18%。上、下口风流畅通,保证了采煤一队的安全出煤。你们不愧为‘英雄好汉’,圆满地完成了抢通立眼的艰巨任务。我亲眼看到同志们确实辛苦,太辛苦了!” 石壕煤矿生产科副科长唐少华,在S1825尾排立眼下口瓦斯巷的施工现场,热情地拉着跟班副队长周光辉的双手,激动地说道。在一旁的大班长肖名先、副班长王俊平、安全员刘天权,青年员工李正福,老员工陈忠海、王廷永6名操作员工,来不及擦干身上的雨水、汗水、泪水,拖着松软的双脚走到一堆,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说不出话来……
一、立眼被堵 危及安全
近来,在石壕煤矿的井下S1825立眼尾排,掉下的煤矸和水混合在一起,严重造成立眼下口堵塞,造成回风流短路,瓦斯增大,温度升高,直接影响南二盘区正常的通风,直接危及采煤621队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和矿工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因此,该矿党政领导和机关安全、生产等相关部门研究决定,立即对S1825立眼下口,进行清煤矸石的疏通工作,以保证全矿最后77天的安全生产。
二、下达命令 接受挑战
2008年11月7日,从未从事过立眼清煤、清矸石工作,石壕煤矿矿采煤624队,接到S1825尾排立眼的清矸石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任务,当天中班,该队青年队长娄方模,在队排班室的班前会上,认真组织学习《S1825尾排立眼清矸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排班时强调,在急、难、险、重的突击工作面前,面对打杂工作的安全新挑战,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大家无论辛苦和疲劳程度如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必须在夜班之前,坚决完成任务,保证立眼畅通。“为保障我队人员施工人员安全,矿生产科、安全科派副科长在现场负责指导安全工作。”跟班队干周光辉补充说道。
三、赶赴现场 组织抢险
娄队长的死命令下达后,立马开展抢险行动。共产党员、副队长周光辉亲自带队;共产党员、大班长肖明先率领6名精兵强将,带上电子瓦斯仪器,其他队员带齐长短撬棍、长短掏耙、撮箕、箩筐等工具,立马下井,一路乘座人车、爬坡上坎、开关风门、弯腰驼背快速穿梭于5000多米巷道之间。
不到半小时,他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来到位于S1624瓦斯巷与联络巷交叉处的S1825尾排立眼下口,大家感到闷热,气雾大,能见度较低,巷道断面矮小潮湿,大约有10吨浮煤、浮矸石将立眼堵塞,黑色的水流从立眼股股流出在巷道的低洼处形成积水,裸露的巷道顶板垮落的大小岩石很多,底板高低不平,路道下滑,给施工安全带来实际困难。
四、突发事件 两次危险
在现场唐少华副科长的安全技术指导下,由跟班副队长周光辉负责看安全,大班长肖明先对6名施工人员进行了分工。首先自己用钢钎带头在施工巷道仔细找顶,将悬矸石、活石夺下落在地面,防止掉矸石伤人。安全找顶后,共产党员王廷永脱下衣服,在朝向立眼前方4米多远立眼附近,跪爬在潮湿的煤炭上面,头顶淋水把厚厚牢实浮煤、矸石用力掏松,然后一掏耙,一掏耙掏入撮箕、艰难地装入箩筐里,再由5名员工一筐一筐地拖到20米之外的S1624瓦斯巷的宽阔处。掏着、掏着,安全员刘天权突然听到立眼有重重下落的声音,大声喊跑。于是,正在一旁紧张工作的王廷永、肖明先、王俊平、李正福等员工,来不及拿上工具,撒腿就跑。紧接着后面虚空立眼的积水拌着煤矸瞬时喷出,将工具掩埋和0.5立方米掏空的巷道重新堵塞。当停止涌出,在撤退到不远的S1624瓦斯巷的7名员工顿出了一把冷汗,感到立眼下掏煤矸石确实艰险。
越是艰险越向前。肖明先、王廷永、刘天劝找来长撬棍、小排花棒分别在涌出的煤矸石堆里找出了被掩埋短掏耙、箩筐等工具。这是,周光辉立即安排大家在巷道中央掏一条水沟,把涌出水排出再掏煤矸石。每人在低矮(巷道最高度1.3米,最低只有0.7米)、窄小(最小的只有1个立方米空间)的瓦斯巷道内,不能两人用肩抬,只能用双手拖拉,大家弯着80度的腰身,低着头部,蹲着双腿,手脚并用,拐弯走巷,用新箩筐运送100多斤重煤矸石,吃力拖拉上上下下上100余次。在倾斜沟壕里,他们一不小心,背部与天板岩石摩擦碰撞划伤,血痕斑斑,用力过轻拖拉不动箩筐;用力过猛会使双手打起血泡疼痛难忍,还会使箩筐东歪西倒,煤矸石撒落一地叫你叫苦不迭。由于体力消耗大,汗水出得多,王廷永在较长时间拖拉箩筐煤矸石没有水喝,口渴的他,忍不住3次抱住瓦斯巷6分放水管子,张大嘴吧,大口、大口地喝“矿泉水”解渴,以此消除疲劳。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雨水、汗水将程中海等6名员工身上穿的衣服和头上戴的安全帽打湿,黝黑的脸膛黑里透红,满脸汗水从头流到脚全身不自在,但他们深感工作重大、责任在肩;心理想着只能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否则,对不起我们的“金牌队”。
第一次立眼涌出虽然虚惊一场,有些员工心理有点胆怯。在场的测风员谭越来一边检查瓦斯,一边用粉笔灰监测风流方向,并安装引风筒引风,叫大家不要怕。此时,大班长肖明先主动在前方2米的立眼处用长掏耙刨煤、撮箕出矸石,其他人员默默无闻,顽强苦干。干着干着,快接近立眼边沿处,煤矸石慢慢垮落,可以看见拳头大小洞口,丝丝风流齐刷刷地从洞口流出,肖班长高喊“洞口快刨出来了,通风了,闷热解退了,全身凉快了,大家加把劲哟”。“快下班了!”陈忠海等人兴奋地吼叫起来。正在高兴之时,洞内突然又涌出2吨多浮煤矸石,基本上又将立眼重新堵塞。这时,干得疲劳的队员逐渐收去笑容,低沉不语,眼睁睁地看被堵的立眼。刚满30岁李正福对大家低沉说到“我真的没力气了,拉不动箩筐了,我很想休息一会再干!”说完他一屁股坐在巷道帮上不想爬起来。有的队员干脆瘫倒在湿淋淋的浮煤上,摸着酸胀的腰部,嘴里直踹粗气。
五、成功抢通 伟大矿工
“大家坐着干什么?按照现场测风员的建议,还不快把铁撮箕拿上来,把装有煤矸放在铁撮箕下面,可以减少拖拉阻力,减轻体力,增加速度。”肖班长大声吼到。于是,大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又继续坚持战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大家几个回合的实践,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大家又增强了信心,立即改革2人箩筐为1人1箩筐,掏煤矸石和运送煤矸石中,一咬牙,一鼓作气地加快了速度!
通过采煤624队7名员工,7个半小时的不畏艰险、顽强苦战,于当天中班的8点45分,S1825尾排立眼下的煤矸石,终于全部清收完毕,直径为1米立眼洞口清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虽然大家累得筋疲力尽,但听到洞内传来呼呼的风流声,他们还是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与此同时,周光辉发出出班命令,于是,他们收捡各种工具,穿好工作服,拖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走出井口……
工作单位: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石壕煤矿采煤四队
通联地址: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天池二路新村
邮编:401449 电话:(023)48736384
移动电话:13637824649 023-48736384
审稿人:石壕煤矿党委工作部副部长(李波)
2008-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