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在很时髦的微信考核办法,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里不赘述了。
是不是用最尖端的手段来考核职工,就一定会有最好的效益呢?我个人认为这未必就是一种正比关系。诚然,在现行的体制管理过程中,监督与考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等于监督的越严格、考核办法越先进就越好。
那么怎样的管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呢?当然,那就是让每个职工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全心全意的去投身事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最理想的效果。
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黄继光,假如当时他是在身后有人用枪监督着他向前冲的话,那么我想他很可能还没有接近碉堡就倒下了。
再比如,董存瑞,如果不是他自觉自愿的托起炸药包,任凭你当初用什么样的“微信考核”,我看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国里的徐庶大家不陌生吧,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吗?
同样,工人做工,尽管你监督的方法再先进,只要他不想真心实意的去工作,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话又说回来,怎么才能让大家自觉的去努力工作呢?那就是怎么能充分的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使广大人民对社会,对国家,以及对国家的各项政策和策略都满意,心里平衡:以至达到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无比热爱自己的国家,无比珍惜这个社会大家庭,唯恐失去现有的公平合理的生活条件。那么,我想就会有冲天的干劲被调动起来。即便是没有严格的监督,效果也是会很好的。
其实,解放初期,工作人员是用一种签到的形式,来主动的监督自己。并不同于现今的被动的考核。至于是何年何月演变成现在的考核,我也说不清楚。
总之,我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主要的,被动的考核,无论怎样先进与完备,都不如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积极能动的发挥其聪明才智去努力工作,所取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