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33|回复: 2

喝酒是山东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08-11-12 11:49: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喝酒是山东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山东新矿集团:韩广臣
        
         
中国的名酒,贵州有茅台,山西有汾酒,四川有五粮液,山东还真没有名酒。可山东人喝酒有名!到了山东,大人物大喝,小人物小喝,老农一把花生米就酒也喝。从城市到乡村、从宾馆饭店到平常人家,处处都有酒气弥漫的感觉。假若外地人到山东,请贵客先要做好喝醉酒的准备。


       说起中国历史上喝酒的名人,人人皆知有河南的酒鬼阮籍,有四川的酒仙李白。其实,山东人喝酒也大有名气,《孔丛子》说:“尧舜千钟,孔子百觚。”舜、孔都是山东人。


       山东人的“酒名”


        山东人喝酒,没有阮籍的怪异放诞,没有李白的风流倜傥,可更多的是喝酒的豪气与爽朗。山东好汉武松,景阳冈上喝酒十八碗,打死一猛虎;快活林里喝遍酒肆,醉打蒋门神;水泊梁山,众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其豪迈气概何处人可攀?山东人南宋名将辛弃疾与挚友文士一起喝酒,豪情满怀、壮志未酬,吟了一阕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山东人喝酒,没有阮籍的怪异放诞,没有李白的风流倜傥,可更多的是喝酒的豪气与爽朗。山东好汉武松,景阳冈上喝酒十八碗,打死一猛虎;快活林里喝遍酒肆,醉打蒋门神;水泊梁山,众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其豪迈气概何处人可攀?山东人南宋名将辛弃疾与挚友文士一起喝酒,豪情满怀、壮志未酬,吟了一阕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山东人喜欢喝酒,酒也成就了山东人。“书圣”王羲之,山东临沂人,也是一个善饮酒者。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名流集于会籍兰亭,临水畅饮,赋诗抒怀。作完了诗,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序文。此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笔写来。据说,王羲之第二天酒醒后,又挥笔写了几遍《兰亭集序》,都不及原书的韵味。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王羲之的这篇书、文并茂的千古名作,应该说得益于酒兴。所以,翻阅一下中国文史,山东人与外省人相比,喝酒不但有名人,且更是有名气。


        山东人的“酒胆”


        鲁地乃礼仪之帮,在山东人的礼仪活动中,一旦有了酒的元素、酒的点缀、酒的烘托,祭祀拜神就显得格外庄严隆重,节日庆典就显得无比热烈红火,宴席间喜气洋洋、酒气醺醺,其乐也融融!


        鲁地乃礼仪之帮,在山东人的礼仪活动中,一旦有了酒的元素、酒的点缀、酒的烘托,祭祀拜神就显得格外庄严隆重,节日庆典就显得无比热烈红火,宴席间喜气洋洋、酒气醺醺,其乐也融融!


        山东人喝酒多是一种礼节性场面,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是一种热烈气氛的营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山东人对客人最真诚、热情的招待就是设宴喝酒。虽然现在时尚喝啤酒、红酒,可山东人待客还是首选白酒。主、客坐定,上菜斟酒,主陪致欢迎词后,开始带酒。带四杯酒叫“四喜”,带六杯酒叫“六顺”,带八杯酒叫“八发”,如果主陪带一年的酒,就是十二杯。倘若客人不想喝,主人端起杯来一饮而尽说:“先喝为敬!”客人不喝就不给主人面子了。一轮带酒下来,三五两酒就喝下去了,男客人会喝得飘飘然有了酒意,女客人会喝得两朵桃花上脸来。然后是主人分别向客人敬酒,敬酒要喝两杯。客人要说:“喝一杯吧?”主人会说:“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喝酒成双。”理由典雅充分,客人不得不喝。在山东酒喝多了没谁笑话,客人喝醉了,主人说客人喝得尽兴;客人喝趴下了,主人说客人喝得实在,酒宴都会乘兴而来,欢乐而归。


        山东人的“酒品”


        酒是一种兴奋剂,喝起来让人或腾云驾雾,或飘飘欲仙;酒也是一种麻醉剂,喝多了让人或沉醉麻木,或狂放不羁。


        今日市场经济讲究工作效率、办事效果,可山东人的好酒往往会耽误事。外省人对山东的酒文化不太了解,还会造成思想上的冲突。有一年山东的尹老板到广东的吴老板处谈生意,午间吃饭,主客落座,广东人让客:“喝点酒吧?”山东人客气了一句:“不喝了吧?”广东人也很实在,就没有上酒,陪客人喝饮料吃了顿饭。山东人心情不悦:“广东人太不够意思了,吃饭连酒都不上!”一个月后,广东的吴老板到山东的尹老板处谈生意,午间吃饭,山东人大呼一声:“上酒!”广东人说:“不喝酒了吧?下午还要谈一个生意。”山东人说:“无酒不成席,哪有来客不喝酒的?”广东人实在难以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喝酒。一场酒下来,把广东人喝得步履蹒跚,回到宾馆一觉睡到天黑。第二天醒来,广东人后悔不已、怨言满天:“山东人喝酒真麻烦,耽误了我一场生意!”


        山东人喝酒多了,不但耽误别人的事,也影响自己的事。有些人几两烧酒下肚,就狂妄疯癫起来,或胡吹海嗙、骂街咒人,或大打出手、撕破皮肉。有的人为此受了处分、进了局子,名声狼藉、后悔不已。同学、老乡聚会喝酒叙旧,本来是件好事,可山东人很容易用这种场合拉关系、搞帮派。什么工作秩序、规章制度,在这种酒肉关系的“场力”下,都变得软弱无力、形同虚设。


        山东人喜好喝酒,喝得实在坦然,故而容易喝醉,醉后憨态可掬,成为笑料。山东菏泽的鲁先生潇洒豪饮,出差开会之时,每逢酒宴,不单与本桌的朋友喝一圈,而且端着酒杯、拿着酒瓶与宴会上几乎所有酒桌上的朋友喝一个遍。山东好汉的“酒派”让他充分展示了,山东人酒场上的风光让他尽情张扬了。可酒宴结束之际,鲁先生也喝得醉如济公,目光迟钝、胡言乱语、东倒西歪、不知南北,成为宴会上的一个“大活宝”。


        酒,喝酒,好酒,是山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山东人的一种性格特征,是山东人的一种文化传统。酒与山东人的生活、事业、交际,甚至与经济政治活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身处山东大地、孔孟之乡,你定会品味处处酒香的味道,你也就品味了山东人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9 18:01:17 | 查看全部
难怪陈老师老爱说胡话,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08:02:5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楼彭娇妍于2008-11-19 18:01发表的  :
难怪陈老师老爱说胡话,嘿嘿
  

好像是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