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投 稿 的 历 程
坐在家里就能把自己整理的文字让报社编辑老师看到,在八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我做到了。八年多来,我投出去多少稿子?实在记不清了,但投稿的历程却历历在目。
2005年4月初,我写出了来矿之后第一篇文字稿——《镇城底矿对万米运输线大换血》,装在信封里,贴上邮票,邮往当时的《山西焦煤》报社。4月21 日,惊喜出现在《山西焦煤》二版,来矿之后第一次投稿就能见报,别提多高兴了!于是乎我把升坑之后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写新闻稿上。之后在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成立50周年之际,报社开辟了一个纪念西山煤电成立50周年的征文专栏。我写了一篇《西山,我用文字来感激你!》的稿子邮往报社。一个星期后,我往报社打电话试探着问问,主要是想知道稿子用了没有?可四版编辑王老师说没收到,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辛辛苦苦写了好几天,还别说跑邮政买邮票、信封,邮稿件,编辑老师却未收到——好像秋收在望时一场大雨把一年的收成全给冲走了的感觉。好在王老师提醒了我一下:要不你再邮一次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重新誊写一遍,邮往报社。这次航向没跑偏,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时间一长,写的稿子逐渐多了起来,跑邮局的时候也多了,放飞的希望因稿件丢失而没有实现是常有的事。心里暗想:“难道就没有其它方法可以把我的稿子尽快发到报社,又不丢失吗?”有同事建议我发传真。什么叫传真?传真机啥样?我一个平民老百姓从来没见过,也没用过。后来经人介绍,我试着去我矿调度室用传真机发稿子。矿调度人员一听我是发新闻稿件,非常热心,熟练地把我写在方格格里的文字发到了报社,前后也就几分钟。太快了!——忽觉得就像“绿皮车”替代了“蒸汽机”。
就这样陆陆续续一个月要去矿调度室发好几次稿件。随后,矿党委宣传部为了提高通讯员的发稿速度,专门配上了传真机,通讯员随到随发。连续几个月,报社统计用稿数量,我矿都是名列前茅。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电脑不在是什么奢侈品,互联网进了普通百姓家。我也与2008年向老乡们借了6100元钱买了台联想电脑。从此我的投稿渠道发生了质的变化。坐在家里,成稿就发,就像发一个短信,使编辑老师在第一时间就能看到我整理的文字。条件好了、心情顺了、灵感来了,自然发出的稿子多了,时效性强了、上稿率高了,我也终于进入“动车时代”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剪报本越来越厚。但今年9月份,我从家里发出的10篇稿件,在当月陆陆续续全部见报,对我来说简直不亚于“金榜题名时”或“洞房花烛夜”或“他乡遇故知”或“久旱逢甘露”。从此更加坚定了我终身写作的信心。(孙青林)
笔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镇城底矿(孙青林)
通讯地址:山西省古交市镇城底矿
邮 编:030203
手 机:13546330531
工行卡号:6212260502001271050(户名:孙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