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员工收入这一敏感话题,当今,许多企业采取的办法就是将其公开以示公平。谁知这样做却又陷入另两难:有员工认为,公开员工收入涉嫌侵权;可不公开员工间又相互猜疑,认为企业搞暗箱操作。面对两难,不少管理者尤为困惑
薪酬公开:让员工有选择余地
南风燕
10月12日,笔者到重庆能源集团渝阳煤矿采煤三队采访,一进门便看到醒目的队务公开牌板,该队70多名员工9月份的收入全被公开在上,对此,随笔者同去的一行人议论纷纷。
这样做班组员工是否同意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几个基层队的部分管理者和员工。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公开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管理有好处;但也有一些员工对此颇有反感,认为将收入公开有侵权之嫌。
在采煤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公开员工的收入就侵犯了员工的隐私和隐私权。
我国法律规定,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等行为,就属于侵犯隐私权。其中,公民私人所有财产,就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员工工资系劳动所得,属于合法收入。但合法收入被公开是否就构成侵权呢?这关键在于单位在公开员工收入前是否得到过员工许可。
从调查的情况看,多数员工在单位第一次公开收入时,都没有及时向组织表达可否公开的意愿。对此,有人认为这是默许。管理人员岳万梁说:如果单位在制定推行矿务公开或队务公开制度时,明确将员工收入公开等内容纳入其中,并经本单位民管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就应当被认为得到员工许可,不应当被认为侵权。在此前提下,如果的确有个别员工认为公开其收入有不妥的地方,他也应当及时向单位提出。
用管理人员李小平的话说,公开的好处很多。一是能让员工感受到岗位价值,二是向员工传递了每个人的绩效会得到公正评估并与薪酬相关的信息,三是可使内部沟通更为有效,减少误传,增强信任感,四是可发现分配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并能通过员工的广泛参与,逐步发现和完善,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由此可见,公开员工收入体现分配公平公正,正是当前不少企业和员工比较推崇的方法之一,但如果确有员工不同意公开收入怎么办?
沉思良久,笔者觉得可以按“三个一”的思路来设计,即一套办法、一套制度、一套机构。
一套办法:即公开分配制度的办法。以公开分配制度为基础,通过民管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把需要公开的内容确定下来,这些内容包括与员工收入有关的计算基数,奖惩办法等,如你所在岗位的岗位工资是多少、技能工资是多少、津补贴怎么计算以及在哪种情形下该加奖、加奖多少,在哪种情形下要遭考核、考核多少等,让员工明白分配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分配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公开分配办法,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怎么计算。
一套制度:即配套建立完善相应的查询制度,保证员工在对自己收入有疑惑时查询。
一套机构:即建立内部分配监督管理机构。由上一级审计监察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组成。主要受理员工在分配、自身收入方面的置疑,对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公正核查并予回复解决,确保内部分配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