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例检究竟检验了什么
近几年来,周一例检成了我们厂始终坚持的一项工作制度。每逢周一,由厂领导、科室人员及各工段长组成的检查小组,会对各个车间的安环现场、设备管理、工艺执行、休息室的卫生状况进行例检。检查结束后,专门召开生产例会,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分析总结,从而使基层管理逐步规范化。
笔者曾参加过几次会议,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每次通报检查出来的问题比较多,没有减少现象。二是有的问题多次重复出现,本可以杜绝的却屡次发生。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大都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安环现场不合乎要求的,设备卫生不达标的,工艺执行细节不完善的,日常卫生疏于管理的。其实,基层的日常性工作就包括以上几个方面,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而每次检查,都会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是为啥?
进行例检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发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督导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从检查出来的问题上看,竟都是些日常性工作没做到位的,各工段如果勤巡检、多整改、重落实,它们会越来越少,甚至没有生存之地。为何它们会一直存在,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各工段在执行的过程中,对某些硬性标准进行了“软化”,从而使问题不断,二是在例检制度的影响下,养成了被动工作的习惯。本职工作都干不好,又何谈创新与发展?例检的初衷原本是推动基层工作在好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现在却成了检查问题的“帮帮团”,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在笔者看来,每例检一次,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减少一些,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事实上,每次例检问题总是一大堆,是检查者的标准高,还是该做的工作没做到位,自然是心知肚明。
例检究竟检验了什么,最直观的就是检验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任何一个工段都是一个小单位,它会以什么样的“容颜”呈现出来,和工段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息息相关。生产战线长,管理范围广,但每名管理人员都有自己分管的工作,设备、安环、工艺、质量等等都是面面俱到。而每项工作的最终执行者则是员工,尽管说有班组长在下面把关,如果当初的要求起点低,经过层层剥削后,最后落实的肯定会不尽人意。为啥每次检查总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存在?这就说明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么是光听汇报、不亲自去落实,要么是把工作要求和标准降低,导致基层问题是一大堆,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做许多无用功。只有端正态度,加大执行力,注重落实,放下身子,多到车间走一走、转一转、才能发现许多问题,该整改的去整改,该落实的去落实,达到规定的要求,主动把问题消化,这才算是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例检映射出来的东西非常明确,这就需要每名管理人员立刻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以实际行动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这对于豫光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