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39|回复: 3

事故处理也需求变

发表于 2008-11-16 15:26: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说的往往是一种处世态度,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譬如对安全事故的处理。

         针对安全事故,我们一直是按照分析原因、反思过程、接受教训等程式化处理模式,但我们如此反复下去的结果是,叫人痛心的事故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反而是给我们一次次惊心打击。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应在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上创新,更应该在事故处理上求新求变。因为类似事故必然有相异之处,反复之中必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同属违章操作,必然有本质上的差别;雷同的处理方法,必然导致新一轮事故的发生。那么,在事故处理方式、方法上,在采取的对策上,就要求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技术的手段,创新的理念,深入剖析,客观提炼。兴隆庄矿自今年九月份开展的“反思事故、遵章守法”主题教育活动,便是创新性地引用“兴隆鼎”安全文化的“行为、状态、责任”三大要素,对建矿以来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进行反思与分析提炼,力求探讨挖掘出事故规律。

        对待事故要遵循一个由里而外、由外而里的认识过程,决不能断章取义,或似曾相识而急于下结论,反复剖析、深挖细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上的反复,处理方法的反复,采取措施的反复,甚至是“谁出事谁之过”形而上和推卸责任的反复。

        安全事故不会自动找上门来,同样的道理,不是反思了、查找了、吸取了、处理了,事故就会自动退却。事故和隐患其实就潜伏在我们不曾触及到的角落,徘徊在我们忽略的每一个细节,藏匿于我们每一次本末倒置的选择。原因就在于,我们以为自己反复做了,足够多了,面不可谓不广了,事故就会避而远之,其实是走入了思想上的一个严重误区。

        通过对事故的理性分析和科学总结,最后就是要针对实际工作中,每一位职工的具体表现和习惯性认识,来对症下药,把准脉搏,让他们从思想根源上对照事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寻找自身的对策和切入点,避免重蹈覆辙的现象。如此,才能实现每一个点与个体的安全,安全事故处理才能到达实实在在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21:46:28 | 查看全部
祝贺崔兄此文在《中华合作时报》上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22:41:56 | 查看全部
谢谢在观点思路栏目投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2:33:5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