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都是态度惹的祸
——读刘庆邦老师《卧底》有感
      认识决定态度。认识看不见摸不着,态度却清晰可见。有时候,态度闯祸,缘于思想认识的高度不够。
      读刘庆邦老师的《卧底》,感觉很亲切,原因是它离生活近,原因就是:我们身边不乏文中主人公这样的人。
      态度这个词,我的理解就是:凡事都有度,态,就是形态、表现,在度的合理范围之内是一种表现,“翻墙”而过又是一番景象。中国古代有个词叫不逾矩,讲的就是:做人处事应该在度的合理范围之内。这里的矩,就是度。《卧底》的主人公周水明,是一个“翻墙”高手,他以某报记者站的记者自居、自傲,最后却被那个他“卧底”过的小煤矿矿主冠以“连妓女都不如”,不能不说,受此羞辱,都是态度惹的祸。
      既然认识决定态度,我们就来看看周水明的认识吧。在应聘某报记者站记者前,他是某煤矿宣传部的宣传干事,让他下定决心去应聘记者站记者的,是一个他认为各方面条件远不如自己的人——井庆平。在他看来,这个人形象不如自己不说,文字水平和自己更有着天壤之别,这样的人竟然应聘上了矿工报的记者,让他倍感窝火,也促成了他去应聘某报记者站记者。
     成为某报记者站见习记者后,为了早日摘帽,应该说周水明是付出了努力的,经常有小豆腐块见诸报端,并郑重地署上了站长的大名,为了正式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他小心伺候着站长,揣摩着他的心思,并不惜小小地贿赂一把,在站长的“点拨”下,他决定到小煤矿“卧底”,逮上一条又肥又壮的大“活鱼”,奠定自己在记者站的地位,彻底摘帽,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在记者站见习期间,周水明见识了做记者的好处,出席活动、会议,总是有价值几百上千的“纪念品”赠送,并且有求助意向的单位,对待记者奉行的是众星捧月政策,美女陪酒、K歌跳舞等一条龙服务让他耳热心跳、心驰神往,更加坚定了他尽快成为一名记者的决心。他一方面享受着会议带来的好处,一方面对会议新闻又有着本能的排斥,认为无非是履行一下程序。
     在周水明回矿整装做卧底前,他与开着矿长的座驾的井庆平不期而遇,井庆平能够开着矿长的座驾,说明他与矿长的关系不“一般”,至少在“工作”层面合作很愉快,而周水明除了不屑和端出某站记者站记者的架子,并未对此做出深入思考。
     从周水明与老婆因花裤头而引发的调笑来看,那个从垃圾堆捡来的花裤头更像代表着他的过去和现在,而很显然,他已不在满足于过去和现在的状态,并且这个从垃圾堆捡来并仍然穿在老婆身上的花裤头,在他看来,是对他高贵的“记者”身份的一种讽刺和侮辱。
     在那位抽着香烟的妇女的“诱惑”下,周水明为即将开始的“卧底”计划兴奋不已,但将手机及其他重要物品放在自带的行李包内的拙劣做法,再次证明了他的缺少“生活”,而很快就被揭穿“卧底”身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面对着美味佳肴和矿主的吹捧,他再次暴露了对“生活”的无知,当危险悄悄走近的时候,他脑子里竟然还在打着陪酒的女办事员的主意。在这一点上,他的认识甚至比不上那个自残的老毕,在危险面前,老毕用自残避免了有可能引爆的更大危险,而他在美女、美酒、钞票的诱惑下,瞬间就成了“温水里的青蛙”,这样看来,小煤矿矿主说他“妓女都不如”,是有事实根据在内的。
     周水明为了尽快“转正”、“摘帽”,对记者站站长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但他对会议新闻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会议释放传达的,对会议新闻不重视,即便深入基层,又怎么能够理解基层的一些具体做法呢!井庆平的缺点很多,但周水明无疑是放大了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其实,井庆平身上并非一无是处,在社会这潭深水中游的很欢畅,说明他离“生活”很近,当然,井庆平的一些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但一味放大别人的缺点,就失去了学习别人优点的机会。
应该说,周水明能够认识到“活鱼”来自基层,并乐于为逮住这样的“活鱼”去“卧底”,一方面是他从“摘帽”需要做出的决定,一方面说明他是知道新闻离不开“生活”这潭水的,但思想认识上的错误,以及因之而产生的不够“优雅”的态度,提前注定了他“卧底”的失败。
当周水明因为卧底“演”砸了“锅”在井下嚎啕大哭时,我们除了感觉可笑不会可怜他,这个时候的他,显然,并未对自己的失败做一深刻反思,反倒做起了毫无意义的幻想,当在别人的劝说下,他认识到活着才是第一位的时候,竟然吃着馒头还在指责别人没给他带咸菜条,这样的指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死,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而活着,又是多么美好。感谢国家对小煤窑的整顿,让一条生命重获生天,生活还要继续,而对于躺在医院又做起记者梦的周水明来说,最难改变的恐怕还是态度!
    都是态度惹的祸。生活就像一张试卷,而周水明用“卧底”交出的答卷,实在不叫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