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对“廉洁年金”的冷思考
文/邢承木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报告建议建立“廉洁年金”制度,公职人员未犯重大错误或未发现腐败行为的,退休后方可领取。(10月28日《西安晚报》)
读罢这则消息,首先应该说国研中心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能提出“廉洁年金”制度之反腐新招,开“花钱买廉”之先河,创新力度可谓空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否可行,效果如何,笔者认为还需冷思考,多想想不可行的因素。
第一,“廉洁年金”与当前废除养老“双轨制”的呼声相矛盾。由于城镇职工与公务员在养老保险待遇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呼吁对我国养老保险实行并轨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目前,废除双轨制虽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政府已着手进行改革,让公众看到了希望。而“廉洁年金”制度的提议,无疑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给公众泼了一盆冷水,刚刚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廉洁年金能起作用么?无非增加了公务员的福利而已。”“老百姓遵纪守法,谁来奖?奖什么?”,“‘廉洁年金’是养老‘双轨制’的变种 ”“比及养老‘双轨制’,‘廉洁年金’有过之而无不及”……网友的疑问和担心代表着民声,不容回避。
第二,有“当官想不发财都难”之嫌。虽然“廉洁年金”的具体标准还没有透露,但有消息说,可能依级别和工龄发放,如按三十年工龄算,少的领三十万,高的领两百万。公职人员“在职有高薪,退休有厚报”,真是不发财都难,笔者疑问,这样的政策导向合适吗?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的“既然想当官就别想发财”的从政要求相符吗?据新京报报道,本月7日,2014年国考报名确认结束,今年报名人数152万人,1994年是4400人,20年间涨了344倍。竞争比例也由1994年的9∶1,提高至2014年的77∶1。如果实行“廉洁年金”制度,大学生们会不会更趋之若鹜呢?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为了能当官、当大官而铤而走险?“没把浪撵走,倒把狼招来”,事与愿违的结局不能不考虑。
第三,钱从哪里来?现在公职人员有多少?笔者在网上没有查到最新的数字,查到了财政部2012年出版的《2009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到2009年年底,全国不包括中央的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为5392.6万人。估计目前中国财政供养人口已超过6000万。如果实行“廉洁年金”制度,将来每年这项支出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这钱从哪里出啊?从财政出吗?拿纳税人的钱买廉,合适吗?廉洁自律是公职人员的起码要求和底线道德,难道守住底线还要奖励?再说,需要财政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所以笔者建议,不妨“羊毛出在羊身上”,把“廉洁年金”改为“廉洁押金”,每月从公职人员的工资中扣下一部分作为廉洁押金,未犯重大错误或未发现腐败行为的,退休时连本带息返还。如果有贪污腐败行为,拿这钱冲抵赃款,多退少补。据悉,“廉洁押金”在一些地方早已经实行了,效果还不错,不妨推而广之。
第四,难保证钱不“打水漂”。笔者认为,公务员能不能腐、敢不敢腐、想不想腐,根子不在于薪酬的高低,而在于权力监督的失察,信仰的缺失,思想的蜕化。只有被监督、被阳光的权力,才不能腐、不敢腐。但毋庸讳言,目前由监督不力、监督失灵,“牛栏关猫”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于那些有贪腐条件的实权人物,靠给个“廉洁年金”的枣吃,就让其保持廉洁,无疑是一厢情愿。由于我们还难以做到一旦有人贪污腐败,必会被揭发并被处罚,所以还难以预测有多少贪官,难以预测有多少漏网之鱼。实行“廉洁年金”等于让逍遥法外者“赚”双份,钱白白的打水漂。回顾这两年查处的贪腐案件,涉案金额都非常惊人,绝对不是廉洁年金就能防止的。
总之,“廉洁年金”想法虽好但效果值得怀疑。预防腐败,还得从根上抓起,一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想腐败的人无空可钻,想腐也腐不了。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思想的滋生,让党员干部“不想贪”。三是加大惩治力度,腐败惩治的“拳头”出击要“狠”“准”“快”,“拳头”打在“老虎”身上,要让“老虎”知道痛,知道这不是“绣花拳”,让“老虎”怕“拳头”,要让党员干部“不能贪”“不敢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