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事业余新闻摄影的几点体会
:::作者:衡国良
新闻摄影已成为新闻媒介不可缺少的一翼,面对当今林林总总的报纸刊物,注重“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第三只“眼”亮起来呢?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体会如下:
首选要先好器材,练好技术。照相机是从事新闻摄影的重要工具,从事业余新闻摄影的通讯员必须有自己的“武器装备”。作为基层通讯员由于工作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先一部带标头的单反中档相机即可入门了,如海鸥DF135相机、珠江DF135相机、凤凰DF135相机等即可。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选择一部高档相机,并配上28-70,或35-105的变焦镜头,从事业余新闻摄影就够用了。(低档傻瓜相机最好不要使用)。
器材问题解决后,就应该着手解决技术问题了,平常要多练,多看,多拍,尽快了解掌握照相机镜头速度与光圈之间的关系,在拍摄中要讲究构图,尽是使画面吃饱、吃足, 以便后期的暗房制作和放大裁剪。使用变焦镜头要善于多拍广角和特写画面,广角画面信息容量大,不受环境空间限制且内容丰富、特写画面易多拍新闻人物肖像,这样可以主题,照片见报后可命名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但拍摄中一定要掌握评奖,不要喧宾夺主,破坏主题,胶卷最好使用GB21(ASA100)全色负片(黑白胶卷),这种抬头适中,片基细腻,画面柔和,拍摄后的作品易于放大和制版。但应少用彩色胶卷,它不仅费用较高,且报纸制版 受影响。特殊情况可使用GB27(ASA400)以上的高速胶卷。
第二,要选准题材,抓住主题。新闻摄影不等于照相,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手段报道正在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实。它包括:1、重大、突发新闻;2、经济改革、建设新闻;3、体育新闻;4、新闻人物特写;5、科学文教新闻;6、军事、公安、司法新闻;7、日常生活新闻;8、社会新闻;9、环境保护、自然界新闻等(摘自葛新德《新闻摄影概论》教学提纲。)
作为基层通讯员,一般不具备专业记者信息灵、装备精、活动范围大等优势,而不可能去与专业记者抢拍一些重大、突出新闻、军事、公安、司法新闻、体育新闻等重大活动和事件。因此我闪只能扬长避短,发挥整日生活在社会基层的特点,多拍社会新闻和日常生活新闻。这样才能深深抓住“活鱼”。如1993年9月3日中午,我陪爱人去军工医院看病时,突然有一位重伤者被匆匆抬进急诊室,我马上意识到可能发生了重大事故,一打听得知是我市西郊某建筑工地的一个40多吨重,20多米高的塔吊飞车出了事故,慧在上面作业的四名工人从塔吊上跌落下来,当场死亡2人,重伤2人,于是我丢下爱人,带上相机骑车立即赶到现场,当时事故现场已被封锁,我无法进入现场,只好在工地围墙外站在汽油桶上进行拍摄,拍摄回来后当日就把照片送往报社,9月6日照片被《劳动周报》刊用了。再如,我市小东有个旧货市场。群众反映比较大,于是我曾一次前往拍摄,往返行程近60公里,后来照片制作完成后,先后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六家报刊刊用,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几年来我还先后拍摄了反映我市城市建设和存在问题的一些组照,其中有“都市公厕新景观”、“都市公益广告多起来”、“公益设施在呻吟”等。基层摄影通讯员一定要选准题材,抓住灵魂,重在发现,避免盲目行动。
第三,要收集资料,总结提高。作为基层摄影通讯员,平时还要多收集报刊上的好作品,以从中摄取营养成份。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基层通讯员要从那些名记者作品中有所受益,感受真谛,这样才能观念更新,思维丰富,视野开阔,摄出佳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