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12 07:56:53
|
查看全部
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导致医疗质量下降
座谈会期间,多位与会代表提到了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造成了医疗质量的下降的问题。围绕医患矛盾的成因,代表们提出了加大医疗财政投入和医院改革进一步“去行政化”这两点建议。
据市医师协会代表张树本介绍,市属公立医院日门诊量达到8000-10000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天要看上百个患者。“我看医院有时候就像车间的流水线,每天那么大的工作量,怎么保证医生的医疗质量。”市人大代表郑学定在参加昨天的会议前,专门去医院进行调研。他认为,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而深圳关于“医院-社康中心双向转诊”的改革,又受制于社康中心医疗条件的不足,而没法真正落到实处。
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委员肖幼美是一个连任3届的老代表,“我们每年能够拿那么多钱搞教育,能够拿几十亿出来扶持产业发展,为什么不能多拿出来些钱搞医疗,如果社康中心的人、财、物配不齐,双向转诊的制度也很难建起来,那么大医院就永远人满为患,医患关系就存在潜在危险”,她现场呼吁对医疗的财政投入要落到实处。
肖幼美还提到了医院行政化管理给医疗质量带来的损害,“医生疲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把本来就不多的时间花在补资料、补病例、填档案上了,哪还有更多精力来看病。”市人大代表杨勤也提出医院应该去行政化的建议,医院就是看病的地方,不要染上官本位的风气。
此外,为了让医生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医疗上面,不少与会代表还提出建立第三方调解机构,司法部门加强对专业“医闹”的打击力度等建议。“我们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第三方医疗事故鉴定的相关机构和机制,畅通患者批评、投诉以及建议的渠道,提高市民患者的知情权、参与度和满意度”,杨勤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