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3|回复: 0

铁路节约成本 先上车再检票

发表于 2013-11-14 18:34: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3年11月14日 13: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李子明

    如今乘坐火车,实行上车前检票,车上查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民国时期正好相反,上车前没人管,上了车才查票,当时的专业术语叫“车上收票制”。

    “车上收票制”的程序极为繁琐:火车从每一站开出后,查票员、检票员开始逐一查票,主要检查日期车次、车票等级是否相符,有没有无票乘车或越站乘车者。如无错误,剪票员就在车票上剪个豁口,以防有人下次再用。列车从下一站开出,继续下一轮查票。也就是说,火车经过多少站,就得查多少次票。每次查票,都将要在下一站下车的乘客车票全部收缴。到终点站后,将所有收缴的火车票统一登记。那时候火车票不能作为报销依据,旅客留着也没什么用。

    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民国铁路采用的大都是这种查票办法。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首先是查票员累,旅客烦。一趟长途车下来,查票员得查几十到上百次票,旅客每过一站就得被骚扰一回。特别是夜间行车,查票员还得把乘客叫醒了查票。检票员不胜其烦,旅客心生厌恶,双方为此经常发生争执。有时候列车都进站了,验票工作还没结束,容易造成列车晚点。

    这种查票办法,旅客容易钻空子。列车车门是敞开的,不管有票没票旅客都能上车,关键是怎么下车。查票员精力有限,有时列车到站了票还没查完;有时候车厢拥挤查票员根本挤不过去,这样无票旅客就可以大摇大摆下车。有的旅客在车上有熟人,打个招呼,可以免于查票。

    当然,车上查票有时也会方便旅客。比如实在来不及买票,可以先上车再说,这也是人之常情。现行的铁路规定是,如果旅客无票上车,只要事先声明,主动补票,可以免于罚款。民国铁路就没这么人性化了,当时的规定是,不论何种原因,一旦无票上车,都要加收50%罚款。

    与“车上收票制”相对的是“站上收票制”,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上车前剪票,下车后验票。显然,“站上收票”省时省力,而且能有效防止无票乘车。为什么不推广呢?主要原因是成本。实行“站上收票”,沿途所有车站都必须安装栅栏,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铁路局没钱装栅栏,如粤汉广韶段,一直到1930年采用的还是“车上收票制”;有的铁路局比较富裕,如京奉铁路,早在民国初就实行了“站上收票制”。

    “站上收票制”的施行,又催生了一个新生事物——月台票。民国月台票每张五分钱,虽然不多,但是聚沙成塔,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也可以算是“站上收票制”的好处之一吧。

    (作者单位:中国铁道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