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0|回复: 20

国人敬业之心的确“今不如古”

发表于 2013-11-11 12:29: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 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敬业员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美国。全球员工平均敬业率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中国员工敬业率仅为6%(其中文秘和办公室员工敬业程度最低为3%),处于全球敬业率最差水平。(重庆晨报118日)

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少人质疑“中华民族向以吃苦耐劳闻名,为何却成了别人眼中的‘懒汉’呢”?是的,中华民族向以吃苦耐劳闻名,不过那是在过去,放到今天,真正“吃苦耐劳”者恐怕大部分都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中国人的敬业率,是被今日的“精英阶层”给拉低了。

21世纪,创新,唯有“创新”才是最本质意义上的敬业。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给这项调查结果作出了最为直接现实的注脚。“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江泽民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虽然党和国家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视为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的支点,可除了袁隆平等少数人,泱泱华夏真正的创新人才又有几人?除了载人航天技术,真正能全球领跑的核心技术我们又有几个?没有“创新精神”,何谈“敬业之心”?

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从历史的角度给这项调查结果作出阐释。他的疑问是: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却没有产生在中国?这个疑问表明的是,中国的落后从明清之际就开始了,中国近代主流社会、精英阶层那种“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直接造成了“敬业心”的消解,对社会“贡献率”的漠视,乃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实验科学远远落后于西方。“创新精神”匮乏,“敬业之心”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于是这又让我联想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对中国人带有偏见的评价。前者的观点就是“在中国人眼里只有金钱和权力,根本没有什么信仰、责任和义务”;后者的观点是“中国人目光短浅、贪婪自私,从不会关注公平正义,只专注于蝇头小利”。概括起来就说中国人总是喜欢“损人利己、不劳而获,从来不关心什么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如果这些话真的出自这两个外国人之口,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带着很强的傲慢与偏见。但这些裹挟偏见的言语难道对我们就没有一丁点的启发和警示意义么?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人出彩”的中国梦,在费孝通先生那里表述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然是人人想出彩、美美与共,言外之意就是需要“人人肯付出”,“人人能奋斗”。反之,如果个人的出彩是建立在“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基础上,让不敬业者频频出彩、有尊严,让敬业者没有出彩机会、没有尊严,那么势必会造成人人不肯奉献牺牲,最终谁也出不了彩。

放眼今日,无论从中国科学家、中国的学术研究对世界科技的贡献率考察,还是从中国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度考察,与欧美日本相比我们的的确确存在巨大差距。究其根源,中国人缺乏敬业精神,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精英阶层责任心、事业心缺乏,为整个社会树立了反面的样板,造成人人没有危机感,人人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激情。与其争论人家的调研结果,不如反思如何扭转今天的尴尬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12:42:40 | 查看全部
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敬业度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兴趣、与自己的顶头关系处理的是否融洽、工作努力后是否能够得到领导的肯定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2:47:50 | 查看全部
恕我直言,“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兴趣”只是敬业最表层的东西。

如果说“与自己的顶头关系处理的是否融洽、工作努力后是否能够得到领导的肯定”这也算敬业心的话,只能说这是“中国式”的敬业。在西方人看来,这些跟“敬业”边都沾不上。

不专注工作本身,天天想着如何搞好关系,如何得到上司的赏识,于工作本身有大多益处?这就是为什么会得出“中国员工敬业率低”这样的调查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13:56:27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参加本期事评,您辛苦了,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13:59:50 | 查看全部
老师的华美文章,论据充分,支持您的观点,感性您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4:26:57 | 查看全部

回 4楼(鲁宝林) 的帖子

鲁大师客气了!

积极参与事评写作是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16:09:39 | 查看全部

回 5楼(任方圆) 的帖子

大师可不敢当啊,各位才是大师呀,与您们为伍,三生有幸矣。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23:41:19 | 查看全部
认真学习了,其大作就是一个字: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2 18:55:00 | 查看全部
今天来拜读胡老师大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2 18:55:21 | 查看全部
理论论述方面绝对堪称一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