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说到事评获奖,我认为那绝对不是惟一评判标准,但我认为事评还是要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给企业带来可供借鉴的标准,否则自娱自乐有什么价值?我非常反对那些纯粹无病呻吟的私人写作,我自己也绝对不写那种地摊文字,所写的事评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在读者面前需要遮掩的文字,那一定不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总之,写有带有思想的企业事评,切实做到论点新,角度新,说理充分,标题霸道,语言朴实,有一定的说服力,这是我内心一直关注的目标,更是我和老师们经常沟通的话题。 |
|
    慢慢地,我终于走出了写事评的泥沼,我一边积极在群里宣传事评的重要性,一边斗胆写起了企业事评,在平凡的工作之余,我几乎每期我都参与事评写作,但令我深感尴尬的是,虽然自身写了不少期事评,却没有获多少奖,但是我始终抱着平和的心态积极参与事评写作,以便尽快提高我的写作功底,使我在写主题稿中驾驭自如,所发表的多期主题稿中,在尊敬的夏老师精心斧正下,均刊登在了《工人日报》的“班组天地”上,这都是事评给我打下的坚实基础。 |
|
|
|
|
     三年了,企业事评曾伴随着我走过东夏秋冬,在历任的版主中,胡铁祥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恩师的谆谆教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事评的未来和光明前程,在胡老师指导和支持下,我重新燃起了自己写作事评的激情和霸气。岁月蹉跎,年复一年,繁忙的新平老师又接过了事评版主的重担,他主动建言献策, |
在李新宇老师的帮助下,先后成立了企业事评群,在鲁宝林、蒲永燕、孙建国等老师的鼎力帮助下,企业事评先后从以前的 |
多篇,成为了国内事评(时评)大牛们最喜欢的版块,更成为中企互动平台最靓丽的“名片”。 |
|
   获奖与否重在参与,事评版块是夏老师用自己腰包的钱来赞助的,企业事评走过了三年的蹉跎岁月,尊敬的夏老师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事评,但这正是我们深感遗憾之处。 |
|
[table=100%,white]企业事评曾培养了多少老师虽无法统计,但老师们都怀着感恩的心积极参与事评写作,为事评默默耕耘着,这或许正应了那句话的真谛:您给事评以奉献,事评还您以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