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通讯员 王红斌 本报记者 关明
不见经传的普通采煤工成长为矿山机电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工作中,他潜心钻研业务知识,用知识和技术报效矿山。20多年来,他凭借着勤学、钻研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山西潞安集团公司首席技师、王庄矿机电中心技术组组长王岐林。
27年前,高中毕业后的王岐林到原潞安矿务局漳村矿采煤二队当了一名普通采煤工。参加工作不到一个月时,1110工作面运输机开关发生了故障,全班人员竟无一人能够修复,生产被迫停产。这次事故使他对机电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掌握机电技术,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泡在了科技阅览室、图书室。有时对一些电路图弄不明白,他就到工房对照实物观察,主动向工人师傅、技术人员请教,甚至把设备的零部件拆了装、装了拆,直到弄明白为止。这样,他很快掌握了普采机电维修技术,在队里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第一名。但他并不满足。后来,考入潞安职工大学中专班脱产学习,随后又取得太原理工大学矿山机电专业后续大专学历,不仅拿到了综采维修电工技师资格证,去年底,又考取了电气安装工技师资格证,成为公司惟一获得双技师证的员工。同时,被公司聘任为首批首席技师。
综采机电事故是煤炭企业的主要生产故障之一,而刮板运输机断链、压溜事故要占综采机电事故的60%,直接影响着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王岐林通过仔细观察分析,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为运输机开关设计了保护装置,使运输机在负荷运转时,采煤机实行自动闭锁。通过这一技术革新,断链、压溜事故发生率下降了50%以上,设备的运转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自从荣获“全国煤炭系统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之后,王岐林就一直担任王庄矿的青工技术培训任务。他从实用性抓起,采取集中培训和师带徒培训的培训模式,先后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500余人。针对一线队组农民轮换工多、文化程度低的特点,他专门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实用性强、见效快的培训方案,效果非常明显。
随着技术与名气的日益提升,王岐林成了其他煤炭企业“挖取”的重点对象。有家地方煤矿甚至用20万元的年薪和矿长待遇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有今天的技术,离不开王庄矿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人不能忘本,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矿山。” 王岐林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忠于职守、勇于回报的榜样,向全社会展示了新时期矿工的新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