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要想使你的员工发展更好,管理者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当今,在一些企业中盛行的“差点”管理,遭遇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质疑
管理员工:应在赞赏中期待
■毕爱学
[align=justify]
[align=justify]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是几时?很久了,对吗?多鼓励人家,多称赞人家,多看人家的优点,真的那么难吗?”这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的片头语。看完影片,我最大的收获与感悟就是:一定不要再吝啬对别人的鼓励与赞赏。
说起这个话题,笔者就不由得想起一个曾影响世界的管理定律———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性情孤僻、常年独居的他在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美女像并对她日久生情。于是,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就让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做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找到一个学校,从校方提供的全体学生名单中,随意抽样选取了一些学生并告诉校方:经测试,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目前还尚未表现出来。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竟然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教师期望的影响。自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后,便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当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后,学习就会更加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后来,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此人则会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现实中,皮格马利翁效应随处被印证。笔者熟悉的一个单位推行“差点”管理多年,每季度都评选“差点车间”、“差点工区”、“差点班组”、“差点职工”。结果,几年下来,“涌现出”一大批“差点”!员工们的精神状态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实在应当归咎于管理者对“差点”的“渴望与期待”!而另一家企业则大力倡导激励管理,在管理中坚持“奖二罚一”,即对职工的奖励和鼓舞一定大于批评。同时,还常年坚持评选十大岗位明星、十佳技术能手、十佳职工家属……哪怕是举办一台大合唱比赛,也能评选出最佳指挥、最佳团队、最佳领队、最佳领唱、最佳服装、最佳伴奏……等等,久而久之,先进、标杆、标兵层出不穷,干部工人心平气顺,士气高昂。事实证明: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管理期待,产生的结果竟然是天壤之别,这的确值得管理者们深思。
说到这里,笔者不禁又想起世界著名公司的成功经验,就是善于使用“赞赏”,在对人的赞赏中期待。相信人,欣赏人,鼓励人,成就人,这样的环境、如此的氛围难道不是我们职工所渴望、渴求和期盼的吗?
管理员工,应在赞赏中期待!当您向对方竖起一个大拇指时,就会有一颗心悄悄地向您靠拢;您的赞赏激励了别人,别人则会以成长和信任回报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