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68|回复: 1

齐鲁石化塑料厂群众技术创新劲足火旺

发表于 2008-11-22 19:56: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创新文化成为群众创新原动力
齐鲁石化塑料厂群众技术创新劲足火旺
最近,齐鲁石化塑料厂表彰了该厂去年九月份以来的群众技术创新成果。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被表彰的92项职工技术创新,已累计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
该厂群众技术创新活动近年来一直十分红火,这主要归功于该厂围绕职工技术创新大力建设创新文化,让其成为了群众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建立“创新园地”:让群众创新成为“擂台赛”
在该厂每个基层车间的装置控制室或职工交接班室,最显眼的是工作管理看板,而看板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职工创新园地”:“红线”覆盖其周边,职工的名字和“小创新”经常“跃”入其中,格外显眼。
“‘创新园地’不大,作用不小。”该厂成品车间工会主席刘元军说,让职工的“小窍门、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最先展示在此,谁有了创新,从中可以一目了然。创新者常常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外人来了也会瞧瞧看看:“哦,创新明星,了不起!”因此,职工都竞相在此“展示”自我创新能力,往往是“他没唱罢她就登场”。
从刘元军那里了解到,维修工黄大清,是多次登台创新园地的‘大腕明星’了,可他总过不够‘瘾’,对创新仍然满腔热情。
前不久,成品车间重膜包装设备的旋转式汽缸故障频发,黄大清检查后发现是汽缸的铝制定位盘易磨损造成的,对此,他积极开动脑筋,又实施了一项小革新,效果非常不错。
创新成果冠名:激发群众创新热情
对职工的一些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该厂在对创新者进行物质奖励、隆重表彰的同时,还以其名字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冠名,职工称这是冠名奖,“创新者的最有‘价值’无形资产”。
该厂苯乙烯车间职工王浩坤针对装置薄膜蒸发器运行周期短,影响产品产量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摸索其运行参数,从中总结出了影响设备长周期运行的原因,并以此重新编写了“薄膜蒸发器操作法”,使薄膜蒸发器的运行周期提高了一多倍,产品产量明显提高。他的这一技术成果被厂里命名为了“王浩坤操作法”。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厂已有30项技术创新成果与职工的名字这样“喜结良缘”。
厂里对这些冠名的创新成果还隆重授牌,如今,在创新者岗位上,或相关装置区、设备旁,能看到诸如“王建硕高收率法”、“刘洪涛过滤器”等一个个“闪闪耀眼”的金铜色牌匾。
“让人很羡慕!”该厂高密度聚乙烯车间一名技术员说,“看到同事的技术创新成果被冠名后的荣耀,心里就一直暗暗较劲”,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也会有收获的一天。
创新事迹成书:让群众学先进励自我
《企业腾飞的翅膀——记塑料厂职工技术创新》,同名不同内容的书籍该厂已经编辑出版了2次,发放到每个车间班组,她共讲述了该厂100多职工的创新事例和故事,读后许多职工都很有感悟,有的还写下读后感发表到厂内局域网。
高压车间职工周亮说,觉得技术创新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是我们在工作中没能像书中的他们那样主动去创新、勇于去创新!“应该好好向这些职工学习,争做创新型员工!”
该厂机修车间张元涛是上面书中的一名“主人公”,面对采访他打趣地说,“没想到自己搞了一点小创新,就成了厂里的‘名人’”,今后还要坚持创新,“否则自己的‘名人效应’就要打折扣奥!”
今年由张元涛作为主要实施人进行的“超高压柱塞泵密封结构改造”,在最近厂里的这次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表彰中,又获得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09:28:0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