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很多人表示,不明白为何勤劳的中国技术工人赚钱反而少。就目前青工的付出与薪酬不成正比的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是这样的:观念老致使青工少;青工少引发成本高;成本高演变轻技术,轻技术产生薄收入,薄收入砸实老观念,如此循环,演绎了青工的付出与薪酬不成正比是个难以逃脱的厄运。
[align=justify]观念老 青工少[align=justify]
2006年6月,在新华网刊登了一篇《中国人为何不愿当技术工人 收入低并不是主因》的文章,文章用一组数据有力地指出收入显然不是人们不愿意当技术工人的惟一原因,21.8%的人认为“职业声望低”才是主因。尽管蓝领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还远没有“一杯茶,一台电脑”的白领工作来得悠闲。57.1%的人认为,传统观念也是影响蓝领工人职业声望的因素之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舆论氛围和固有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少数人都不觉得劳动是件光荣的事情,认为“还是做管理比较体面”。
无独有偶,在中国教育网也曾刊登过《大学毕业生宁做低薪文职 不甘做"高薪蓝领"》的文章,中国新闻网也刊登了《用工荒就业难 大学生宁当低薪白领不当高薪蓝领》的文章,文章一致指出很多人都有一种职业虚荣心,觉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align=justify]青工少 成本高[align=justify]
都不想做技术工人,不等于不需要技术工人。2013年,高薪蓝领一词席卷了大众的耳朵。一时间,焊工、瓦工、车工月薪动辄月薪上万都很难招聘得到。很多家媒体声称高薪蓝领时代来临了。
[align=justify]成本高 轻技术[align=justify]
高昂的人工成本,让很多企业望尘莫及。还有很多企业家担心高薪投入后员工跳槽损失大。为了保住高利润,在无法降低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很多企业选择了降低质量。筑龙新闻网刊登了一条《建筑技工薪水偏低值得关注“顶级建筑工”月收入仅2000元》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上海建筑业不太重视“技术含量”,入行“门槛”很低,有一些人放下锄头,第二天就可以到工地上班的现象。由于队伍流动性比较大,导致整个行业的“技能氛围”不浓。
当然关于其他媒体报道的豆腐渣工程、烂尾楼工程的报道似乎大家也不觉得陌生。
[align=justify]轻技术 薄收入[align=justify]
技术含金量低的岗位,相对来说也很容易被人取代。你不干,有人干,谁能忍受谁干。因为有了容易取代这个环节,低收入也就在所难免了。据介绍,在上海市中心的一个楼盘,如今的市场价是25000元1平方米。而该楼盘建成后,一些建筑工月薪只有800元。
[align=justify]薄收入 观念老[align=justify]
技术含量的被轻视,会引发更加恶劣的低地位低收入。这似乎不用多家分析和证明。所以青工需求比例失衡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难改变青工付出与薪酬不成正比的厄运。除非打乱这个循环链条,或改变传统观念;或社会主流高度重视质量、重视技术含金量;或青年当自强,命运方可改变。哪个是更好的突破口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