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是社会之殇
11月11日的中国青年报刊文,对当今技工尤其是青年技工的工资状况进行了报道。其中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类第一名、20岁出头的张文良在第九届“振兴杯”决赛期间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技术工人的心声。张文良说:“拿了‘振兴杯’冠军后跳槽去了一家国企,工资还是2000多元。”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发现,时下收入低、待遇差、任务重已逐渐和青年技术工人的生存状态画上了等号。在“振兴杯”决赛举办期间,记者进一步向参加这一国家最高等级青年职业技能比赛的247名选手中的50位选手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78%的受访青年技术工人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98%受访青工表示身边有同事因薪资过低而跳槽!
就我们企业而言,当前青年技工的薪资水平不算很低(只相对本企业而言),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觉得自己的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很多人因薪资过低而跳槽呢?综合我身边几个跳槽到外面去的同事和朋友的情况,经过总结和分析,我认为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企业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当今的人们期望企业建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员工间彼此关心,交往融洽,利于发挥人才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青年工人都希望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都希望自己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拿我们企业来说吧,煤矿企业,虽然说比小煤矿条件好多了,但始终还是高风险行业,受煤矿水、火、瓦斯、顶板、粉尘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虽然企业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效益与酬劳挂钩,想以高薪留住人才,但这种举措的功效也显得很乏力。还有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看见以前的同学、同事、朋友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领导岗位,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没有升迁的希望,也就只有一走了之。我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其实他已经混得不错了,已经是小领导了,就因为不能忍受顶头上司的批评,觉得压力大而跳槽了,想想怪可惜的。
其次,薪酬制度不合理,企业分配不合理缺乏公平性,员工收入不能体现个人岗位、能力和贡献的大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不能反映劳动差距、劳动成果大小。企业优秀人才的收入不能体现其价值,缺乏优秀人才长期工作的激励机制,使大量的未能享受倾斜政策的人才丧失积极性。还有就是企业员工收入同其他行业或企业比较,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况下,物质待遇偏低(比如说银行、电信、石油等行业,呵呵,根本无法比)。当经济收入很低或者经济收入无法体现个人价值时,跳槽便成为必然。1991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是以当技术工人为傲,我就是从技工学校毕业的,想起当年考进技校的心情,那高兴劲仅次于高考上榜。但现在的年轻人一听待遇差就都躲得远远的,我们煤矿招工困难或是招来后没多久就离开就是有力的例证。还有就是当下收入分配失衡,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线操作人员是直接生产出产品的人,每天累死累活的干到了月底却工资不高,谁还愿意那样干啊。
再次,一线工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月收入很低,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更是一线工人普遍面临的现状,一线工人用长时间来完成巨大工作量,挣得的却少得可怜。本该受到重视的优秀青工却意外在薪资上成了社会底层,越来越多的青年技术工人对自我产生了怀疑。还是以我们煤矿来说吧,高风险行业工资却不高,加班加点工作,收入与社会差距大,很自然就成了社会最底层,说得不好听点的话,那么点钱,找老婆都成困难,现在的女孩子一听说是煤矿下井的,见面都免谈(呵呵,这只是少数情况,但这也影响不小了)。有些有干劲的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干着没劲,所以跳槽就成了迟早的事。近几年我们一起上班的同事和朋友就因为这样的原因离开了已经工作了近20年的企业而到外面去打拼去了,短短几年,我所认识的就有很多人跳槽走了。很多才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也感觉煤矿低人一等,很辛苦,不愿意在煤矿当工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是社会之殇,要想改变当前技术工人的现状,首先国家要重视技术工人,相关部门对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要有一些明确的规定(呵呵,我知道这很难,要慢慢来),并且应当给企业的薪资分配提出行政建议。其次,国家要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逐渐形成崇尚技术、尊重技术人才的良好风气,给青年工人一个看得到的未来。最后,青年工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做什么事都要薪资挂钩,要为我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