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说起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而且与上期的敬业精神也是相关联的。其实工业改革归根结底,利益再分配是其重中之重的组成部分。分配的合不合理,无疑都关系到成功与失败。
那么怎样来衡量成不成正比与合理与否呢?
过去工资起点是看你是什么学历毕业,或者复员兵、接班分配,再就是长期临时工转正。他们都有各自的工资起点,大家都一样,然后主要是根据工龄和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虽然不尽合理,但是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的矛盾并不突出。
近几十年,工人工资不受这些限制了,随之而来的是职工的流动。 当然,一个没有稳定的职工队伍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是没有好处的。要想职工队伍相对稳定,就必然要相对做到付出与薪资成正比。
可是界定一个人的付出与薪资成不成正比却是个很棘手的事情。不妨我们换一下思维方式。假如我是一名三十出头的青年职工,有一个孩子。那么我月收入多少才可以呢?一般打工族是租房居住的多,电费,水费,煤气费,物业费,买米,买菜,买衣服,小孩奶粉或者学费,或者还需要每月攒点钱买房,亦或许老家已经买了房但是要还贷。这里还没有提到需不需要负担自己父母的养老问题,以及将来自己需不需要有点积蓄呢!
够了,不考虑那么多了,就这些,根据当前的物价情况,每月需要多少钱的收入呢?
我就有一个这样年龄的朋友,在广州打工。工资12000元,虽然他爱人也是大学学历,但是因为孩子小,算一下如果找人带孩子,还不如自己不工作,还能给家里做饭。每年还要花上回一两次老家的路费, 据他们说除去以上各项费用也所剩无几。
实际他以前工资是8000元,就是为了能在广州租个房,将老婆孩子接来共同生活才跳槽到这个12000元的单位的。
举另外一个例子。我以前被聘到鄂尔多斯当一个小厂的厂长。上任后,发现厂里除了老板的亲属和勤杂人员外,上年留下来的老职工只有两名。其中一名是副厂长兼电工,兼机械维修工。只有一名老操作工,延安人。说是老工人也只有22岁。我无意中得知他过年时没回老家 ,而是在厂子里自己过的年。问其原因,说上年没赚到钱,没脸回家,也没有路费。我追问老板,证实了这个情况。老板说人性化办企业,送给他200元钱让他在工厂过的年。
这件事让我震惊至极,一个22岁的小伙子,在工厂工作了一年,到了年底没钱回家, 人性化办企业,送给他200元钱,让他在工厂过年。这能说付出与薪资成正比吗?
我问其他职工都赚了多少钱回家的啊?说没有往家拿到钱的,都是空手回去的。我问怎么会这样?说厂子亏损了!
老板开工厂,把风险放在职工身上,还谈什么付出与薪资成正比?
算来我失业出来打工十几年了,走过许多家企业。我深知,并不一定工作好就给你加薪的。
当年我在一家电器公司打工,负责奥运场馆的一项现场技术安装工作。由于我工作认真负责,在两年的工期里得到了甲方的认可。后来我自己买了房子,家搬到距离公司20多公里的地方居住,由于路途太远,公交费太高,我要求辞职,可是老板不同意,那我要求涨点工资,老板也不同意。最后只好采取我们东北人的办法:叫上几个弟兄,带上刀具;当然,老板也弄来不少警察在院子里。结果是补给欠我的工资,还无理的扣掉了我200元钱收场。这样的老板,就根本没打算让你的付出与薪资有什么比例。
我曾经在一个投资两亿,引进日本技术的铸造企业当质检部长。美其名曰5s全面质量管理。这可好,老板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我的头上。
一日,几个车间的头头集体来找我。说食堂管理员规定每人最多可以吃两个馒头。两个馒头对于强体力的工人来说,是根本不够的。“难道让我们吃完饭再回自己家垫吧一点吗”。工人的火药味我是能够理解的。
可是这样的管理员,这也配叫做管理吗?两亿的投资,在每个工人多吃一个馒头上打主意,还谈什么正比不正比呢?
不是有很多公司整年在招工吗,只要有人愿意出比当时岗位工资还低的价格,那么公司就换人。这些公司就没有付出与薪资成正比的观念。
自然,也有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不论自己的薪资是多少,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其它的单位,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了,总要经过几次跳槽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大的价值。
总之,我觉得这些矛盾,不单单是付出与薪资成不成正比的问题。而是工业改革的一个利益再分配的大问题,是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当前改革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哪个企业单独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当然,目前我们的改革成果是巨大的,是成功的,现实存在的问题是相对有限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这些问题被提出来,说明党和国家已经给与了相当的重视,相信不久便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