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wxpzp

[探索话题] 【《班组天地》杂志(探索-话题讨论)组稿】青岛石油管道爆炸:如何守护我们每个人

发表于 2013-11-27 07:12:3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3:00:31 | 查看全部
                             勿以事小而隐瞒,勿以患小而忽视                                   
                                                        秦荣华
“1122”事故发生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多日来,集团多次组织学习研究,开展隐患排查,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企业内部的一名职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安全生产,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此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领导要敢于承担责任,发生事故后,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事故应急预案,每年都会组织事故应急演练,因此发生事故后,无论事故大小,都应及时上报,不要因怕担责任而隐瞒事故,尤其是一些小事故发生时,一些班组长或部门领导片面的认为自己就能够处理,没有考虑到次生灾害的发生,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其次,隐患排查每个单位都搞,每月甚至每周都搞,但事故为什么还是会发生。笔者认为现在的隐患排查大多流于形式,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常常是为了隐患排查这项工作而去组织职工排查,而且一些微小的隐患即使被提出来,也容易被忽视得不到解决,从而养成了职工应付了事的心态。因此,企业内部应该建立有效的隐患排查机制,培训职工隐患排查方法,建立奖罚制度,将隐患排查深深根植于每个职工心里,让隐患排查变成每一个职工的事,变成每时每刻的事。

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7:02:49 | 查看全部
以人为本抓安全
        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的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截至24日,事故共造成52人死亡,11人失踪。这是中国石油化工史上一起罕见的特别重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从事故发生来看,从原油泄漏到爆炸的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在明知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未采取措施疏散群众,从而酿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假设有关部门要能以人为本,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为重的话,那么或许事故就不会发生,或许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说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论什么事情、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相关部门都要时刻以人为本,来为人民群众办事、着想,要办实事,要时刻想着人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那么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安全才能有保障,才能幸福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9:43:49 | 查看全部
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安全重在细、安全重在防、安全重在查。每次出现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故教训渐渐就淡化了,甚至有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笔者认为,抓好安全生产仅靠别人督促不行,仅靠突击检查还是不行,最后好的办法还是要从每个员工自身做起,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作为员工,你在什么岗位就应当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把安全重任时刻铭记在心。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企业员工往往习惯把安全重要性喊在口号中、挂在墙头上、传在文件里,可等到需要具体操作起来时却把“安全”二字又置之度外了,取而代之的是效益优先,一切工作都要为企业的经济发展让路。特别是到了年底,一些单位工作任务还比较吃紧的情况下,他们更加革命加拼命地向年初目标冲刺。于是,安全隐患、安全漏洞往往就在这个节骨眼里找上了门,轻则得不偿失,重则人身伤亡事故。
由此,笔者认为,员工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要立足本职岗位查安全、防安全、抓安全,不要把安全隐患移留在下一班,要有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全是天不能仅仅喊在口头上,也不是那一个人的事,而且企业每个员工们自己的事,早晨高高兴兴上班去,晚上就得保证平平安安回家来,这才是人生中的最大的幸福事情,假如没有安全,那么企业效益、家庭幸福、心中梦想等等一切都化为乌有。为了生命安全,为了心中梦想,让我们时刻牢记安全,时刻遵循安全法律法规,从守好自己“责任田”做起,不让自己岗位出现安全差错,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做到,一人安全一处安,那么众人安全就稳如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20:09:21 | 查看全部
从细节处做好安全:
        青岛中石化石油管道发生的爆炸,是晴空霹雳,一下子让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如烟花般消散,真的可悲可叹。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所涉及的各类责任人接受应有的处罚自然难免。但如此重大事故的起源是什么呢?用事故倒追法分析一下,肯定比较简单。之所以成为严重爆炸,肯定是处理不当,从细节处引起的。风起于青萍之末,同样的道理,爆炸肯定起于细节之错。所以,对于安全,必须从细节处做起,保证细节的正确,就不会再出错。细节决定成败,安全决定于细节,搞好细节,就会更安全。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    孙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20:33:53 | 查看全部
让生命更加安全: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也是脆弱的,所以需要对生命应该更多呵护,让生命更加安全。但现实中,好多的人对于别处发生的安全事故,一般不当做一回事。而对于身边的或者亲眼看到的才能够刻骨铭心,做事的时候才能更加小心。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需要安全,要想让生命更加安全,必须自己树立安全的理念,勇担安全的责任,身体力行,时时事事注重安全,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做法,就不至于淡忘悲痛和痛苦。只有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让生命更加安全。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   孙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8 10:20:10 | 查看全部
我站在工人的角度上说上几句。那就是安全了,你在干。这就要平时要多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不论是谁吩咐你的工作,你都要事先检查一下是否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领导阐明,相信多数领导会考虑你的建议的。即便有个别领导不理会,你也可以向上一层反应情况。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而且你已经确定真的不符合安全规则,那就坚决不干,可以临时“患急病”,甚至辞职。辞职与生命相比较,相信您会知道哪个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1:26:22 | 查看全部

堵住安全工作中的漏洞

堵住安全工作中的漏洞
安全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日常出行要安全,工作要安全,行车坐船都要安全,安全无时无处不在;临近年末,各厂矿企业及单位基本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和生产任务,思想上或多或少都有点放松警惕,出现麻痹懈怠的情况。
平地一声惊雷,“11.22输油管道爆燃”重大责任事故,将人们从高枕无忧的温床上唤醒,又重新绷紧安全这根弦;每一起事故发生都可以找出很多种原因,如这起管道漏油爆燃事故,管道漏油只不过是引起这起重大事故的导火索,安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有章不循,安全监督过于形式化等等无不和这起事故有关, 俗话说“思想松一松,事故攻一攻”,安全永远要求严谨细致,不能心存侥幸,得过且过。
我们常常说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实际上,却常常是因为其忽微,而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酿成严重的后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每一起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事故的发生发展都要经历一个阶段,在事故发生的初始阶段发现并将它消灭,让事故无滋生的时间和机会;对于安全更是如此,防患于未然绝不能是一句空话,待事故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露头,便毫不留情斩草除根与事故发生以后再进行处理哪个更好大家可想而知;及至事故发生以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都只是亡羊补牢,即使善后工作做的再细致,也难以抚平人们伤痛的心,也难以唤回那些鲜活的生命。
这次事故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相信上至领导,下至百姓,从干部到群众,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是生命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雷区,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堵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漏洞,而如何堵住安全工作中的漏洞更是值得所有的人认真思考。(张俊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6:03:53 | 查看全部
安全,这个被无数行业每日呼喊着的词语,在某些时候,它却变成了一句口号。11月22日的山东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中石化东黄输油管线泄漏引发重大爆燃事故,无疑是对此最有力的解释。
  虽说,事故的发生有很多因素,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有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和使然。事态的发展更是说明了:无论日常的安全工作强调的如何严、如何细,在某些令我们惨痛和深刻反省的时候,才体现到“安全”这两个字我们做的根本还不够严也不够细,甚至可以说还很粗糙。几十条人命,血淋淋的代价,换来的是否是我们今后真正的安全呢?真不好说!因为历史在一次次的告诉我们,同样的错误,还在一次次的上演。如何杜绝和减少事故的再次发生,如何真正守护好我们的生命线,是个令所有人都值得深思和深省的问题。珍视生命,拒绝一切不安全和不安定因素,全民皆动,人人争先,去尽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真正的安全并不久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6:45:14 | 查看全部
生命异常脆弱  守护共同担当

11月22日凌晨,随着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轰”的一声巨响,52名鲜活的生命匆匆的离开了他(她)爱的、爱他(她)的亲人和家园。
在我们为死者默哀、伤者祈祷、肇事者口诛笔伐的同时,不仅为生命脆弱而感到叹息。那么,如何才能守护好我们企业员工的生命线?首先,社会要关注。安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无论是制度建立还是责任落实,都需要全社会去共同关注,监督必严,违法必究。其次,企业要自律。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不过分追求效益和降低成本,严格国家行业标准实施生产。再次,个人要防范。熟悉与本职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凡事想在前、防在前,做到不违章蛮干、不擅自乱干。(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杨淑光 汤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