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64|回复: 22

班组文化之变:让员工每天都有“美丽心情”(文化在班组“着陆”)

发表于 2008-11-26 14:40: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文化之变:让员工每天都有“美丽心情”

   “一类企业做文化,二类企业做营销,三类企业做产品”。现在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积淀,而这又离不开班组文化。近日,笔者到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石化销售分公司基层班组采访,与员工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到了班组文化呈现的“五大变化”。
    班组文化“五变”———让职工每天都有“美丽心情”(让文化在班组“着陆”。)
                   耿平

      文化内容:由“生搬硬套”到“润物无声”

      11月24日上午,笔者来到石化销售公司十分场加油站采访,正好赶上了加油站文化橱窗内容更新。笔者凑上去欣赏起来。
      这时一位来加油的司机从车上下来后,加油员李娟主动走上前说:“可以帮您打开油箱盖吗?”获得同意后,她熟练地接过车钥匙,把油箱盖打开。开始加油前,她先详细询问:“您加什么型号的油?加满吗?现金还是IC卡?您要发票吗?”当司机出示加油卡后,她立刻说了句:“欢迎您使用中国石化加油卡!”
  笔者看完文化橱窗的内容,与一位近50岁的老员工王振华攀谈起来:“你们这儿的加油站文化办得真不错啊。”
  “是啊,现在特别注重班组文化建设,让来加油的顾客享受家的温暖,而员工则享受了家的温馨”。
  王师傅介绍道,他刚当加油工时根本没有班组文化,大伙们“大眼瞪小眼,瞪了半天再瞪着天花板”。改革开放以后,班组文化逐渐兴起,刚开始时很简单,就是找一些与岗位相关的内容生搬硬套到站上,只是个形式,而目前已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让大伙有了家的温馨。
  在说完“再见,欢迎您再次光临”后,李娟用手势引导笔者的车出站。她规范化的动作、文明用语和微笑的表情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了解,班组文化建设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生搬硬套到润物无声,员工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表现形式:由清一式黑板报到“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从简单到丰富)

  离开加油站,笔者来到进站口挂着全国级“青年文明号”的金色牌匾,墙上还挂着“五星级站库”的标牌的输气站。
  走入站内,笔者看到李涛师傅正在出黑板报,看版面设计之精巧、知识性和趣味性之强、文化味之浓厚让笔者深为叹服,由衷地说:“李师傅,你真不简单啊”。
  “咳,这已是‘小菜’了,我们站的员工个个都有拿手好戏。这是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的好处啊。我带你去看一下他们的手艺。”
  笔者看到,资料室张晓凤正在用计算机排版《职工文化手册》。张师傅转过头对笔者呵呵一笑:“马上就好了,再经过大伙讨论,就要正式出版了。”
  当笔者问现在的班组文化形式与过去的区别时,张师傅介绍道:“过去虽然也提倡班组文化,可表现形式单一,只有清一式的黑板报,你看到了,现在我们除了黑板报外,有文化橱窗、文化手册、文化展板等,原来由人工制作,现在则用计算机,制作起来简单方便,美观好看,大伙都愿意看,自然个个都成了‘文化人’了”。
  是的,随着企业的发展,班组文化的表现形式也由单一变成“十八般”武艺,精彩纷呈,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了职工的工作激情。

  文化表现力:由念文化名句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从形式到身体力行)

  11月25日上午一上班,笔者来到东方加气站,看到于光明站长带领职工们正在列队集体宣誓。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借助这个平台实现自身的价值。”
  “客户的满意就是我的快乐”……
  据于站长介绍,站上每天都要进行这样的宣誓,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形象。今年以来,站上制定了班组文化三年规划,每人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座佑铭和服务理念,把班组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品牌形象,改进管理,提量增效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当笔者问到班组文化表现力今昔之变时,于站长胸有成竹地说:“过去的班组文化主要是念念文化名句,念几篇文章,而现在要根据经营目标确定经营宗旨、提炼经营理念、制定经营战略和员工准则,确定核心价值观等,对班组文化不断延伸、完善、充实,体现在员工行为习惯中,就是常说的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我想提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形成文化,深入人心,从纸上落到了地上,让文化在班组“着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大伙都明白了‘一类企业做文化,二类企业做营销,三类企业做产品’的道理,就是要通过增强文化力来提升竞争力。”
  看来,建设班组文化不是一日之功,从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表现看,班组文化已植根于员工的心中,成为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文化内涵:由提口号到内涵丰富

  笔者离开加气站,来到集气一队采访,正好赶上了《班组文化周刊》新鲜出炉。只见文化周刊分“员工动态、本周油价、销售秘诀、文化故事”等四个栏目,包括最新经营理念,操作八步法规范操作法以及国际金融风暴对油价的影响等。
  “你们每周要出一期啊,能忙得过来吗?”笔者对本期主编王大同师傅有点明知故问。
  “我们每周出一期,由几个“土包子”轮流当主编,完全忙得过来。我这个初中没有毕业的大老粗如今也成了‘秀才’”。
  王师傅介绍道,他刚参加工作时没有什么班组文化,大伙们生活很单调枯燥。刚开始时,也就是提几个口号,也算有了班组文化。作为销售企业,我们现在更懂得做文化的好处,有了文化氛围,顾客每次都愿意到我们这儿来,来的都是回头客,我们免费给司机发放车友报等,我们的销售量持续增长,这有班组文化的功劳啊!”
       据了解,这里班组文化的内涵更加贴近职工,有一线职工成长故事,班组民主管理、创新实例,反映的都是职工身边的事情,读来非常亲切、实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用职工的话说“非常有嚼头”。
  是啊,来自职工生活的班组文化点缀着员工多彩的生活,营造美丽的心情,这样的氛围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文化体验:由单一型到异彩纷呈(由单一到多彩)

  11月26日上午,笔者走进集气五队青工之家时让人眼前一亮,明亮的地板、洁白的墙裙,七八台微机用隔离窗隔开,如同电视上常见的大企业的模样;新添的42英吋的液晶电视和高质量的椅子摆放整齐,基层班组的配置水平远远超过了企业机关。
  据了解,这个队为每个班组配备了电视机、饮水机、微波炉和乒乓球、羽毛球等用品,还成立了通讯报道兴趣小组,组织员工采写、拍摄一线员工精神风貌,制作成班组文化半月报,然后再发放到班组。同时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正在琢磨个人格言的陈晓雨师傅笑呵呵地对笔者说:“原来我们班组业余生活很枯燥,现在配备各种健身器材和电视等娱乐设施。班组文化由原来只有几句教条式的文化到现在的安康文化、文化手册、小站文化、亲情文化、学习力文化等,多达十来种。都是我们亲手做的,有的好做法还被推荐到报纸上发表,我们感到可有成就感了。大伙的心情也特好。”
  是的,企业文化由单一型到目前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由员工建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员工的生活自然很舒畅,工作积极性自然特别高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4:42:50 | 查看全部
时间仓促先放在这儿,请各位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5:39:07 | 查看全部
强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5:39:33 | 查看全部
学习顾老师的大作,员工心情因班组文化变得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6:02:38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蓝鹰于2008-11-26 15:39发表的  :
学习顾老师的大作,员工心情因班组文化变得美丽
谢王老师,请多提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6:28:01 | 查看全部
学习顾老师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孙建文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26 16:33:26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7:05:04 | 查看全部
深入学习,受益非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8:19:17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蓝鹰于2008-11-26 15:39发表的  :
学习顾老师的大作,员工心情因班组文化变得美丽
认真学习永强老师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23:32 | 查看全部
引用第8楼张静于2008-11-26 18:19发表的  :

认真学习永强老师大作!
张老师多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