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苏轼跟老和尚去讨论问题的时候,苏轼可以任意骂老和尚,老和尚就是不生气,所以最后弄得苏轼很生气,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觉得我就是(老和尚)这样。
你有什么可不幸的?
人物周刊:你提到了你做很多事,是抱着信念,但是现在很多人对此却不理解、不相信,你对此怎么看?
任志强:他们要是(想法)都一致的话,我就不用去回应了……我们四中这些老同学,经常在一起聚会,没有人会说,你怎么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没有,大家讨论问题基本是在一个平台上,但是你把它放在岁数小的人身上去讨论,可能就不一样。可能这就是时代的差别,尤其是中国,在中间这一段(历史)里头,没有文艺作品和文字记录,或者说不允许记录,历史成了一段空白,所以80后不可能超越这段时间去了解它。
人物周刊:你刚才说,可能晚一些时代的人,跟你们那代人经历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有没有想要说服他们?
任志强:我不需要说服他们。在学校,在社会上演讲,做论坛,年轻人会问很多问题,他们总希望台上的人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我每次都强调,我们不会给你一个答案。不管是马云也好,还是我也好,都反对大家去看一些纯励志、纯精英的书,那些好像是给人们一种答案的指引,其实我们反对。包括我的书,只是告诉你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这一段的历史,你们自己去想。你们经历的内容可能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不会有同一条路,一定是自己走自己的路。
人物周刊:你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接受方式?
任志强:如果要还原历史,从来不管人们对这个历史说好还是不好,赞成还是反对,真实就是真实的。历史上这么多年要讨论的问题,是不是还要指鹿为马,变成现实?我们就告诉你这就是历史,我才不管你爱听不爱听。
人物周刊:你也经历了很多磨难,包括坐牢,给外人的印象,你内心强大、百毒不侵。是否有过很大的失落感和挫折感?
任志强:一大堆挫折,跟这么多人打官司我都打败过,我还不挫折啊?但不能叫作挫折感。我们已经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和面对失败了。你能比别人少犯错误就是你的成功,而不是你比别人更高一等。你不要想着你哪一天能成为马云,马云可能就一个,你也不要以为你能成为马化腾,永远不可能,更不可能成为乔布斯。我们写书也不是告诉大家你可以成为任志强,不是,你只是少犯一点我们犯过的错误。
你以为我在监狱没想过自杀?但是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惨的时候,我们何必呢?现在年轻人跳楼,为了爱情,为了什么,我真是看不起他们,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真是不值得,人生并不只有爱情。
人物周刊:会有软弱的时候吗?
任志强:我们都有,否则我们怎么会跑到车里哭呢?我们只是不愿意把这些事情告诉给别人,而且在外面不能说的东西,到了家里更不能说。我可以在车里哭,但是我绝不向别人抱怨、发泄或者什么。
很多人不是这样,尤其现在年轻人,就是因为他们太幸福了。尽管媒体上总说80后一代很不幸,你有什么可不幸的?似乎80后什么机遇都没赶上,你们还没赶上拿粮票的时候呢,你们还没赶上饿肚子的时候呢,到底是饿肚子重要,还是上学重要?我们还没学可上呢,还插队呢,相比之下我们比你们惨多了……所以一定要把历史告诉大家。
人物周刊:80后的空虚和失落,你也没有经历过,毕竟时代不同。
任志强:不是,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家有好几个80后。我们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是80后,他们为什么没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家庭传统教育好。比如说他们没有工作,会想自己去创业,创业不成的可以再去想办法,不会去抱怨这个那个的。
人物周刊:你说过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很容易,有没有想过,确实与很多人的感受不符。
任志强:我觉得很容易的前提是你为社会做了多大贡献。如果说大学刚毕业,天天都是白吃白喝,都是享受别人的付出,你凭什么有房子?……如果连投资和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都没有,你还不是沉浸在那个福利分配年代吗?所有人都说房子是投资,为什么?因为给你贷款,不是投资行为凭什么给你贷款?你别管政府说不许投资房子,动脑子去想想。不懂的人才觉得我买房子一定要自己住,那不叫投资。
因为理解他们,所以迫切地想骂
人物周刊:从某些方面,你是否能够理解那些在网络上和你论战的普通人?虽然可能你不认同他们的观点。
任志强:我很清楚他们,有时候我会迫切地骂他们,就是因为我太理解他们的心情了。比如有人说过去福利分配多好,这是他们傻,他们不知道。福利分配的时候,可能四五十岁的时候都分不到房子,我是47岁才分到房子。你以为福利分配就会给你解决问题吗?他们是用虚无的想法去想现在白给我房子多好,那时候白给房子意味着你永远不能换工作,你一辈子要在这个企业服务,你没办法发挥你自己的才能,80后的人愿意吗?恨不得一年换3个工作。但是他们说话的时候毫不费力气。
人物周刊:在公众平台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观点,很多可能都是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和基本的判断,这会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任志强:教育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不改变,或者说“文革”、插队这些事都不能正面去说的时候,愚民还会继续。我们组织读书会,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大家读书,就是希望大家去了解。更多的年轻人从媒体上、从网络上看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并不真正了解当时的历史,并不想真正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