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几乎每周,都奔波在成渝之间的动车上。平时,难得有这么空闲的两个小时,自然变成了读书时间。记得那是一个春意迟迟的夜晚,坐在回渝的动车上,翻看贾平凹的散文《红狐》,读着读着,陷入了遐思。 狐女的形象,蒲松龄在《聊斋》里塑造了不少,大多不但是绝世美女,而且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有的比男子更勇敢、侠义。如红玉、青凤、鸦头、娇娜、婴宁、小翠。不记得第一次读《聊斋》是什么时候了,但小人书《红玉》却被儿时的我们翻看了无数遍,每幅画、每个情节几乎都烂记入心。喜欢红玉,源于她是《聊斋》里最善良、最有情义的狐女之一。 青年男子冯相如是一介寒门书生,丧妻,与老父相依为命。红玉与之一见钟情,慕其才华,月夜搭梯而来。“与订永好”,后被冯父发现痛骂之。红玉羞愧,再不与相如来往。临走之前遗下四十两黄金,让相如去邻村卫家提亲。后,卫氏嫁入冯家。卫氏果然不仅美貌温柔,而且贤淑持家。一年后,生下一男孩,取名福儿。卫氏的美貌,被御史宋某垂涎,欲夺之。相如父子痛骂宋某。宋恼羞成怒,派家丁痛揍冯氏父子,强抢卫氏。冯父因内伤而亡,卫氏不屈自尽。入夜,一髯须客前来报信相如,将替他报仇,并将宋某灭门。相如连夜逃入山中,被县令抓回。福儿被县令弃于山中。当夜,县令被刺客飞镖传信威胁,只得释放了相如。半年后,相如听见叩门声,只见红玉抱着胖乎乎的福儿到来。红玉坦言自己为狐,在山中救下了福儿。两人抱头而泣。此后,红玉留在冯家,荷镵诛茅、牵萝补屋,日以为常,帮助相如重建起“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的家园。从此,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狐女与古琴,本无关联,却因读了贾平凹的《红狐》,才有了遐想。八十年代,贾在山村隐居,潜心写作之时,寂寞难耐。老友宽哥送他一把古琴。贾因思狐,索性为琴取名“红狐”。有了红狐,他觉得荒原的日子一下子富有、平静起来。贾在文中,引用了李白在春夜里写就的一首诗: 两人对酌梨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
有情明日抱琴来。 年初,因久慕古筝音乐的高雅脱俗,而决心学琴。原本以为自己不是急性子的人,因为练琴,倒检验出自己却是急躁之人。困惑,不明其因,与已经学了一年古筝的长姊探讨缘由。姊笑言:学琴,本是修身养性之事。练琴时,需要的是心静。 即使拥有一把琴,可能否奏出最美妙的音符,能够让琴声拥有灵魂,全在于弹琴者的用心了。
来源:川煤集团—党群工作部 文作者:梅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