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文化是员工用汗水辛勤灌溉的鲜花,是班组团队凝聚力量的铺路石,是班组尖刀奇兵创新增效的聚宝盆……日前,笔者深入到兖矿集团兴隆庄矿一线班组,体会一把他们各具特色,生机盎然的班组文化。
维修工房书味浓
屋内整洁干净,最显眼的当属两个书橱,书橱内满满的摆有《PLC编程语言》、《TCA型直流变流器安全操作指南》、《矿山电工》等200余册图书及技术资料,码放的整整齐齐,桌上两台电脑闪烁着荧光……乍走进兴隆庄矿机电队调试组的工房里,谁能想到这是矿工每天上班干活用的工房啊!
该矿机电队注重培养和激发班组职工争做业务骨干、技术尖兵的工作热情,他们从班组、员工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为调试组配置了书桌、书橱、100多册资料、电脑。自区队配置书橱以后,调试组不满足现有的学习资料,每个人都纷纷捐出自己的藏书充实书橱。班长王力生激动的说“现在我们技术资料有200多册了,整整装满两个书橱”。自己有了顺手的武器,调试组学习动力更浓了,这个组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给自己提供新能量,一方面自我加压轮流授课,了解新设备使用、维护全过程,相互讲解工作现场小经验、小窍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2008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组技术力量不断加强,班组也有过去的1个高级工、2个中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高级工3人名副其实的“优秀学习型”班组。
班组创新催生出“金疙瘩”
今年初,“土专家”王玉建当选矿“十佳金鼎员工”披红戴花登上矿上的光荣榜,队里的职工一说起他来,都暗暗的竖大拇指。
王玉建是该矿回收队机修班班长,两年的功夫,他带领小组创新研制的“LS80-1600多功能割带机”、“水管吊钩制作机”等项目多达8项。过去矿上吊挂水管用的镀锌扁铁卡子,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他们对井下撤上来的旧80型皮带进行改造试验,研制出水管皮卡,使用效果受到一线生产单位的好评。可是,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其成品也参次不齐、质量差。王玉建就带领维修组成员,他们在没有一点技术资料的情况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经过多次摸索试验,成功研制出“LS80-1600多功能割带机”。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由原来每工每天割水管皮卡60余付,增加到每天割制水管皮卡11200付。
班组小课堂红红火火
笔者刚走进该矿皮带队电修组的工房内,班上刚分配的新工人正围着班长专心致志地听课:“当处理电机故障时,首先要判断出故障原因,查看电器设备保护,查找故障源......”。青工们听得津津有味,并全神贯注做好笔记。原来是班长在班前组织的理论学习课。
在过去的学习培训中,皮带队在每周一课的技术学习上,只是系统的讲解一些设备机械、电器原理等理论性的知识,工人听着费劲、记的不牢、做起费力,出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收效甚微。自2006年以来,这个队就创新学习方式,开办班组小课堂,结合每个班组不同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学习,每当班组员工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第二天,就由班组长在下井前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在班前手把手指导学习。让职工一学就懂、一教就会。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电修班的员工业务水平突飞猛进,青工尹连刚、谢坤章成为区队的技术骨干,他俩负责主持了井下一采主皮、七采二号皮带、给煤机变频器等大型电器设备的安装,并把变频新型技术创新运用到三十多部皮带的驱动系统,有效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仅次一项,可每年节约设备费用100余万元。(董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