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孙金栋
总爱回忆,也许自己真的老了。
唯成份论受害者
19岁参军,46个泰兴籍兵,1966年我头一批两人入党。小文书小兵一个,居然借调到团政治处宣教股搞了两年只有宣传干事才能充当的专职通讯报道。但4年义务兵役期满,又回到连队,46人中只有2人复员公安机关,我是幸运之一。为此,我自豪了许久。
很多年之后,遇上当年的连指导员才得知:为提干,两次调挡未成。原因是,我的姐夫家成分是“破落地主”。天晓得,他家本是中农,文革中红卫兵非说他家的是“破落地主”。因此,牵连到我提干无望。
为此,我耿耿于怀,直到1989年我仍向组织部提出,重新调查姐夫家的成份。在当地一直查到土改原始档案,明明白白是中农。组织部硬是将这份无用的姐夫成分证明装入我的档案,以此更正。
话又说了回来,不是有点文字小才,不要说提干,连复员也没有份。我只能经常安慰自己,人生没有最好,较好就不错了。
工作23年辞了副科
自己真没有长进,40岁才在特大型央企当上副科长。因与顶头上司闹矛盾,闹到公司党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出面调解,未果。我只有华山一条路:辞职。人背吧?
当时,选了三条路:一是,到企业电视台当记者;二是,到企业报当记者;三是到某厂党办当宣传干事。最后,还是某厂党委书记执意动员我去当干事,42岁的老宣传干事。
那阵子在熟人面前,真是抬不起头来。鬼使神差,那位党委书记在两年内又把我从宣传干事提到正科。后来官运好转。三年之内,从集团公司老总文字秘书,一直提升到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正处)。
回想起来,自己还是为人太耿直,不善于逢迎附和,常规下为领导所不喜爱。
当小老板6年无利而返
经不起市场诱惑,去泰兴老家与人合伙办起小型服装企业。弱在本人不懂服装业务,又不善于超常规下公关:不太会、不习惯请客送礼,且不愿陪人“洗浴”(大家都知道那是什么)。因此,拿不到价格高的好单子,又不忍心过度盘剥“剩余劳动”,利润蛋糕做不大,辛苦吃了不少,人瘦了整整30斤。因子女强烈反对,2011年只好返城。
它的教训是,人非全才,兴利除弊,扬长避短,俺也不适合去闯市场。回城后重操旧业,写起时评,得心应手。再说了,夫妻俩人,一年七万多元养老金,够吃够花了。
人生有坎坷,并非坏事,磨难也许是人生难得的宝贵财富。一帆风顺,得意忘形,兴许还会摔跟头。 |